近期雷暴天气多发,各地因“雷暴哮喘”就诊的患者明显增多。作为检验科医生,我们从“检测-预防-应对”的全流程,为大家科普这种被天气“触发”的呼吸道危机,尤其帮大家读懂检查报告里的关键信息。
01什么是“雷暴哮喘”?
先明确:雷暴哮喘不是新病,是“花粉+雷暴”触发的呼吸道过敏急症。
从医学本质来说,雷暴哮喘并非独立疾病,而是花粉过敏人群在雷暴天气下,因致敏微粒大量吸入引发的哮喘急性发作或呼吸道过敏症状加重。其核心机制是雷暴前强风将花粉吹至高空,气流和湿度变化使花粉颗粒破裂,释放出直径仅微米级的致敏微粒——这类微粒能穿透呼吸道屏障直达肺部,刺激气道黏膜引发过敏炎症,最终导致气道痉挛。简单理解:对花粉过敏的人,雷暴天气相当于“吸入了浓度更高、穿透力更强的致敏原” [1]。
02什么人群要重点警惕?
01花粉特异性IgE阳性人群若
血清中针对禾本科(水稻、小麦)、艾蒿属、豚草等花粉的特异性IgE升高,说明对这类花粉过敏,雷暴天气需高度警惕[2];
02既往有哮喘、过敏性鼻炎,且肺功能检测异常者
哮喘患者的支气管舒张试验常呈阳性,鼻炎患者可能伴随血常规中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升高,这类人群气道敏感性高,雷暴易诱发症状;
03血常规嗜酸性粒细胞持续偏高者
即使无明显过敏症状,若多次血常规检查提示嗜酸性粒细胞比例>8%,说明体内可能存在潜在过敏性炎症,雷暴天气也需注意。
03 检验科帮你明确病情
若在雷暴天气出现咳嗽、喘息、胸闷,或想提前明确自己是否属于高危人群,可找医院医生开具检查单,检验科的这2类检测能提供关键诊断依据:
01过敏原检测
这是判断雷暴哮喘诱因的核心检查。通过血清特异性IgE检测(抽血)血液中针对特定花粉的IgE抗体,若数值升高(通常>0.35 IU/mL),可明确过敏类型。
02血常规检查
通过检测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比例”辅助判断, 正常参考值为0.4%-8.0%,若雷暴哮喘发作时该比例升高(常>8%),提示体内存在过敏性炎症,可作为临床用药的参考指标;若伴随白细胞总数升高,需警惕是否合并细菌感染,为医生是否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
04 精准防护妙招
01避开“花粉”
若明确对艾蒿及豚草属花粉过敏,秋季(8-9月)需重点防护,每天关注当地天气预报,遇雷暴天气提前1-2小时关闭门窗,避免外出;
02提前备药
若血清特异性IgE阳性、肺功能提示气道敏感,花粉季和雷暴多发期,需按医生指导规律使用药物,不要因“平时无症状”擅自停药;
03雷暴后做好“清洁”
若必须外出,返回后立即更换衣物,用温水清洗面部、鼻腔(可使用生理盐水洗鼻),减少花粉微粒残留——这些微粒肉眼不可见,但可能通过皮肤、黏膜持续刺激呼吸道[3]。
05出现症状如何应对
01轻度症状先自救
若仅轻微咳嗽、胸闷,立即回到室内,观察症状是否缓解;
02症状加重去医院
出现喘息加重、呼吸急促、嘴唇发紫,需立即就医;
03就诊时带上“既往报告”
若之前做过过敏原检测、肺功能检查,就诊时带上报告,能帮医生快速明确病情,减少重复检查,缩短诊断时间。
最后想跟大家说:
一、不要“过度解读”指标:若单次血常规中嗜酸性粒细胞轻度升高,无其他症状,无需过度焦虑,可1-2周后复查,避免因“指标轻微波动”盲目用药;
二、雷暴哮喘的核心是“过敏+天气触发”,高危人群提前做好检测、备对药物、避开花粉,就能有效降低发作风险。若你或家人有相关过敏史,不妨趁近期天气稳定,到医院完善相关检查,为接下来的雷暴多发期做好准备。
科普医生
(责任编辑:林海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