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气温适宜
蚊虫、蜱虫等媒介生物依旧活跃
虫媒传染病仍旧处于高发期
为守护您和家人的健康
这份虫媒传染病防控建议请收好
认识虫媒传染病
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主要通过库蚊传播,常见临床症状有高热、头痛、意识障碍、抽搐、呼吸衰竭及脑膜刺激征。
疟疾:经按蚊叮咬传播,典型症状为周期性的寒战、高热、出汗,反复发病会损害肝脾功能,影响身体健康。登革热:主要通过伊蚊(花斑蚊)传播,常见临床症状有突起高热、剧烈头痛、全身肌肉、骨骼、关节酸痛、皮疹、淋巴结肿大及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等,部分患者可能发展为重症,需及时就医。
基孔肯雅热:主要经伊蚊(花斑蚊)叮咬传播的病毒性传染病。其典型临床表现为发热,伴皮疹和/或关节剧烈疼痛,关节痛特别累及手腕和踝趾等小关节。多数患者1周内会好转,但少数患者关节疼痛可能会持续数月甚至数年,对生活质量造成长期影响。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主要通过蜱虫传播,常见临床症状有发热、血小板和白细胞减少、消化道症状和多器官损害等。病死率高,患者如果不及时治疗,病死率可达10%-30%。蜱虫生活在草丛、灌木丛或树木繁茂的地区以及动物体表。蜱虫常通过叮咬及吸食人或动物血液传播疾病。如果蜱所寄生的动物血液中存在病原体,蜱会将病原体与血液一起摄入体内,然后通过叮咬,将病原体传播给人。蜱虫常附着在人体的头皮、腰部、腋窝、腹股沟及脚踝下方等部位。

做好“防蚊防虫”关键措施
1.清理滋生环境:定期清理家中及周边积水,如花盆托盘、水桶、下水道等,从源头减少蚊虫滋生;外出时避开草丛、树林、池塘等蚊虫密集区域。
2.做好个人防护:外出时穿长袖衣裤,选择浅色衣物(蚊虫对深色更敏感),在暴露部位涂抹正规驱蚊剂;家中安装纱窗、纱门,睡觉时使用蚊帐,尤其注意儿童防护。
3.警惕蜱虫叮咬:野外活动时尽量穿紧口衣物,避免坐卧在草地、灌木丛中;返回后及时检查身体,特别是头皮、耳后、腋窝等隐蔽部位,若发现蜱虫,切勿直接拔除,应立即就医处理。
4.中医特色预防:佩戴中药香囊:取艾叶、石菖蒲、薄荷、白芷各等分,研末装袋,有芳香辟秽之效。
中药熏蒸:室内可用艾叶、苍术熏蒸,净化空气。
食疗防病:薏苡仁粥健脾祛湿,绿豆汤清热解毒,扶正以抗外邪。
出现症状及时就医
若出现发热(尤其是持续高热)、头痛、肌肉酸痛、皮疹、呕吐等症状,且近期有蚊虫叮咬史或野外活动史,需立即前往正规医院就诊,主动告知医生相关接触情况,以便尽早诊断和治疗,避免延误病情。

秋季防虫不松懈
远离疫病保平安
让我们共同做好防控措施
筑牢健康防线
(责任编辑:林海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