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南充市从医三十五年奉献奖
石建军:仁心驻阆中,妙手护安康
在古城阆中飘散着中药清香的医院走廊里,总有一个身影迎着晨光早早推开诊室的门。这位患者口中“比亲人还亲”的石医生,从成都中医药大学到北京中医药大学,他踏遍求学之路;从华西医院到成都中医大学附属医院,他在顶尖平台淬炼医术。三十七年来,石建军从一名普通的医生到科室主任,再到医务科科长,医教部部长,一本翻毛了边的《伤寒论》笔记记载了他的从医岁月。他的听诊器温暖了数万个颤抖的脉搏,他的处方笺上不仅写着药方,更写着“生命至上”的信仰。他视患者如至亲,关心关爱与安慰成为他治愈患者的一剂良方,他的诊室更成为患者心中的“安心港湾”。
他潜心传承全国基层名老中医马卫平、四川省名中医杨林的学术思想,总结出诸多有效疗法,发表《自拟平喘活血方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论治肺胀病的经验探索》等多篇专业论文,还主持省级重点项目《阆中市中医药健康旅游的发展思路》。 2013年芦山抗震救灾,他冲锋在前;2020年新冠疫情防控中,国家提倡中医药参与疫情防治后,在院领导的安排下,他组织中医药专家讨论制定出适合本地的大锅汤。
他身兼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中西医结合呼吸专委会委员等多项学术职务,积极推动学科进步。对待年轻医师,他倾囊相授,毫无保留地传授临证心得与名老经验,强调“读经典、做临床”。作为阆中市人大代表,他深入调研,为医疗卫生发展和民生福祉建言献策。湖北一线告急时,他主动请战,担任援鄂医疗队储备人员队长,随时准备奔赴抗疫最前沿。他将医者仁心的大爱融入日常,常年坚持义务献血累计4400ml,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铜奖。
石建军用医者的仁心、学者的严谨、奉献者的热忱,在阆中默默耕耘,为患者安康、中医药传承和家乡发展不懈追求。
阆中市从医三十五年奉献奖
文刚:超声探病灶,责任扛肩头
现代医学领域中,超声技术被形象地称为“人体内部的透视眼”“临床医生的另一双眼睛”,它以无创、实时、无辐射、性价比高的优势,成为临床诊疗的“利器”。阆中市中医医院超声医学科主任文刚,以近 40 年的坚守,用精湛医术与赤诚初心,将这把“利器”磨成守护生命的“灯塔”—— 他是患者口中“查得最细的大夫”,是同事眼中“24 小时在线的领头人”,更是学科发展的“掌舵者”,用行动诠释着“医者仁心”的重量。
1986年参加工作至今,文刚医生始终秉承患者为上的服务理念,用温和的态度与精湛的技术温暖着每一位患者。他不仅业务水平赢得了广大群众交相赞誉、有口皆碑,在对待患者方面,更有着一颗时时为病人着想的医者仁心。
作为科室主任,文刚全身心投入业务工作和科室管理。他带领科室员工学习法律法规知识,规范医疗行为,培养良好的医疗道德作风,让科室的“两个文明”建设始终走在医院前列,连续被评为“年度先进集体”。
在专业技术上,文刚从未停下前进的脚步。他不断更新专业知识,开展新项目,熟练掌握腹部、妇产科、心血管、浅表器官等常见病及多发病的超声诊断,还主持并参与超声引导下的肝囊肿、肾囊肿等多种穿刺治疗及手术。他年均检查诊断人次6000例以上,主持和参与疑难病例检查诊断年均100余例,年均临床随访600余例,诊断符合率达98%以上,深受临床各科和患者的信赖。
工作中,他不断总结经验,撰写的10余篇学术论文在国家核心期刊、国内超声医学学术会议上发表或进行专题讲座,还参编《临床超声与介入诊疗实践》专著。作为科室主任,他重视质量管理,注重对下级医师的培养,年均指导和培训下级医师5人次左右,为超声专业后备人才队伍建设付出艰辛努力,数次被评为“年度优秀共产党员”“年度先进工作者”“优秀医师”“年度优秀管理者”等。
多年来,无论是日常诊疗、征兵体检、下乡义诊,还是“非典”“新冠”突发事件等,他始终坚守岗位,24 小时随叫随到,从未有过一句抱怨。近40年的从医路,文刚用专业和爱心为患者健康保驾护航,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超声医师的使命与担当。
“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石建军和文刚两位医生,在三十五年乃至更长的从医岁月里,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这句古训,他们的故事将继续温暖每一个被守护过的人,也激励着更多医者在这条路上坚定前行。
(责任编辑:林海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