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层党建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时间:
当前位置:【官网】 > 自增地方频道 > 南充党建 > 怕辐射拒检查?你可能错了!放射科医生亲授:影像检查安全必读攻略

怕辐射拒检查?你可能错了!放射科医生亲授:影像检查安全必读攻略

发布日期:2025-07-31 16:11 来源:南充市高坪区人民医院 作者:佚名
点击量:

在南充市高坪区人民医院放射科,每天都会遇到患者关切询问:“医生,这个检查有辐射吗?”“辐射危害大吗?”“候诊区安全吗?”……其实“谈辐色变”大可不必!今天,我们为您系统梳理放射检查的辐射真相,解答高频疑问。

放射科三大核心技术

数字化X线摄影(DR):主要用于快速骨骼、胸部等常规筛查。

1753950106524207.jpg

计算机断层扫描(CT):提供身体内部精细的断层图像和三维重建,用于更详细的诊断。

02.jpg

磁共振成像(MRI):利用强大磁场和射频波成像,无电离辐射,对脑部、脊髓、关节、腹部脏器及软组织显示极佳。

03.jpg

重要区分:MRI检查没有电离辐射! DR和CT则存在不同程度的电离辐射。

认识辐射:无处不在,关键在区分

辐射是能量传播的一种形式,天然存在于我们周围:天然来源:宇宙射线、土壤岩石中的放射性元素(如氡气)、甚至食物(如香蕉含钾-40)、香烟(含钋、铅)。

人工来源:家用电器(手机、微波炉- 非电离辐射)、地铁安检、医疗检查(X线、CT - 电离辐射)。

核心区分:

电离辐射:能量高,如医疗用的X线、CT、γ射线。这是我们防护的重点。

非电离辐射:能量低,如手机、微波炉、紫外线、激光等,在规范使用下安全。MRI利用的是磁场,也不属于电离辐射。

剂量概念更直观:

一次普通胸片(DR)≈ 0.01-0.02 mSv (毫希弗) ≈ 坐3-5次飞机或过同等次数安检 ≈ 在自然环境中生活5-10天。

每天吸一包烟,一年累积辐射量≈ 1.7 mSv,相当于上百次胸片!

即使不去医院,每人每年接受的天然本底辐射平均也有约3 mSv。

国际标准:公众每年接受的人工辐射剂量建议不超过20 mSv;我国标准:一般每年不超过50 mSv,均在安全范围内。

重要安全线:研究表明,只有当单次或短期内累积遭受100 mSv以上的辐射量时,人体患癌几率才会明显增加。常规医疗检查剂量远低于此。

医疗辐射安全吗?防护是关键!

在南充市高坪区人民医院放射科,我们严格遵循放射防护三原则(正当化、最优化、剂量限值),并采取多重措施保障您的安全:

一、精准防护到位:

1.根据检查部位,使用铅衣、铅围脖、铅围裙等对甲状腺、性腺、眼部晶状体等敏感器官进行有效屏蔽。

2.精准定位,缩小照射范围。

二、先进技术降剂量:

1.广泛应用低剂量CT扫描(如肺癌筛查CT剂量仅为常规胸部CT的1/3-1/4)。

04.jpg

2.采用迭代重建算法等新技术,大幅降低辐射剂量,某些超低剂量胸部CT辐射量接近普通胸片水平。

三、严格流程控制:

1.检查前详细沟通,确保检查必要(正当化)。

2.根据个体情况(年龄、体型、检查目的)优化扫描参数,追求最低合理剂量(最优化)。权威结论(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辐射致癌的总危险度很低,约为0.0165/Sv。

这意味着,只有当人体受到非常高(1 Sv = 1000 mSv)的辐射剂量时,患癌风险才可能增加一点点(0.0165)。

常规医疗检查剂量(DR: 0.021.7mSv; CT: 216mSv)距离可能产生危害的剂量(1000 mSv)相差极其遥远。 因此,“多照几次CT就会得癌”的担忧完全没有必要。

特殊人群高频问题权威解答

一、备孕夫妻能做影像检查吗?

1.科学结论: 目前研究显示,孕前接受X线检查,对男女生育功能(睾丸/卵巢)不会增加后期胎儿畸形或儿童肿瘤的风险。理论上检查后无需因此刻意避孕等待。

2.保守建议: 出于最大谨慎,如果计划备孕,建议提前3-6个月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射线接触(如非必需的体检拍片)。

3.必须检查时: 务必告知医生您处于备孕期!我们会为您做好盆部等敏感区域的严密铅衣防护。

4.关键数据: 诱发胚胎畸形的辐射量阈值约为100 mSv,一次常规拍片的剂量(远小于1 mSv)不足其1%,远不足以造成胎儿损伤。X线致畸风险主要开始于怀孕后三周。

二、哺乳期妈妈能做X线/CT检查吗?

1.明确答复:可以,完全不用担心!

2.原因: X线穿透人体时间极短,不会在体内停留,不会破坏乳汁的营养成分,也不会影响哺乳婴儿。

3.建议: 哺乳期妈妈应根据自身疾病诊断需要,放心接受医生建议的X线检查(包括胸片、牙片、甚至CT检查),切勿因过度担心辐射而延误疾病的诊治。

三、小朋友拍X光片(DR)有影响吗?

1.现代设备与防护: 现代DR设备先进、防护措施严格、技术不断优化。一次普通DR拍片的辐射影响微乎其微,基本可忽略不计。

2.防护措施: 检查时,医生一定会对孩子的非检查部位和敏感器官(如甲状腺、性腺)进行严密的铅衣防护。

3.特别管理: 对于婴幼儿及儿童,我们管理更为慎重:

4. 严格把握检查指征,避免不必要的检查。

5.尽量避免短期多次辐射检查。

6. 采用儿童专用低剂量扫描协议。

四、为什么做了CT/MR平扫,医生还要求做增强?

1.目的: 当平扫发现异常病灶,但难以明确其性质、范围或与周围组织关系时,就需要增强检查。

2.原理: 通过静脉注射造影剂(CT用碘剂,MR用钆剂),显著提高病变组织与正常组织的对比度。

3. 价值:

清晰显示平扫难以发现的等密度/等信号小病灶。

观察病灶的血供特点,是鉴别诊断的关键(例如区分肝血管瘤和肝癌)。

更准确地判断肿瘤分期和手术可行性。

五、 CT增强检查前,是否要停用二甲双胍?

1.核心问题: 二甲双胍本身不会增加对比剂肾损伤风险。但碘对比剂可能引起肾损伤(尤其是肾功能不全者),进而可能导致二甲双胍排泄受阻,蓄积在体内,有引发罕见但严重的乳酸酸中毒风险。

2.标准建议:检查前:需停药二甲双胍48小时以上。检查后:需在医生指导下,待确认肾功能(通常通过血清肌酐检查)无异常后(一般需48小时),方可恢复用药。

检查前后务必充分饮水(水化),促进对比剂排泄。 务必提前告知医生您正在服用二甲双胍!

其他您关心的实用问题

一、 DR拍片为什么要求脱衣服?

1.核心原因:避免伪影干扰诊断!

2.衣物上的金属扣、拉链、饰品、女性内衣的钢圈、蕾丝花边、甚至较厚的印花图案,都可能在X线图像上形成类似病变的伪影,严重干扰医生对真实病灶的判断,可能导致漏诊或误诊。

3.放射科技师会根据具体检查部位和衣物情况判断是否需要脱衣或更换检查服,请予以理解和配合,这是为了确保您获得最准确的诊断结果。

二、核磁共振(MRI)检查需注意些什么?

绝对禁忌(严禁进入磁体间):

1.装有心脏起搏器、神经刺激器者。

2.颅内动脉瘤夹(非钛合金材质)、人工金属心脏瓣膜。

3.人工耳蜗(部分新型号需确认)、眼内金属异物。

4.体内有弹片、金属碎片等不确定是否可安全扫描者。

相对禁忌或需特别注意:

1.妊娠三个月内的早孕患者:除非紧急必要,一般不建议做。

2.不能配合的患者或患儿:需在医生评估后使用镇静剂。

3.危重、躁动及意识不清患者:需病情稳定且做好充分监护和预案。

4.体内有植入物/假体:如宫内节育器(多为铜制,一般安全但可能产生伪影)、人工关节、钢板螺钉、心脏支架(大部分新型号安全,需提供具体信息)、乳腺假体(多数非铁磁性,安全)、牙科种植体/假牙/烤瓷牙(可能产生局部伪影,通常不会移动)。务必在检查前详细告知医生您体内有任何植入物!

5. 幽闭恐惧症患者:需提前告知,可采取相应措施。

三、 放射科候诊区域有辐射吗?安全吗?

1.请放心:候诊区域是安全的!

2.专业防护保障:放射机房的墙体是加厚设计,并涂抹掺有硫酸钡的特殊防护材料。防护门采用内嵌铅板制成。整个机房建设遵循国家严格的辐射防护标准,确保有效屏蔽射线。医院会定期进行辐射防护检测和巡检维护,及时排除隐患。

3.只要不随意进入正在工作的检查室,在候诊区等待是完全没有辐射风险的。

健康小贴士:检查后吃点啥?

一、研究表明,合理饮食、加强营养对减轻辐射影响有一定辅助作用。平时或检查后可以适当多摄入:富含抗氧化剂的食物: 西红柿(维生素C、番茄红素)、胡萝卜(维生素A、β胡萝卜素)、柑橘类水果(维生素C)、大蒜、黑木耳。

05.jpg

二、富含维生素E、K及B族维生素的食物: 绿叶蔬菜、坚果、全谷物。三、其他建议: 多喝水(尤其是检查后),适量饮用绿茶(含茶多酚),或喝点蜂蜜水。

核心观点:理性看待,利远大于弊!

我们承认,X线、CT检查确实存在一定的电离辐射。然而,它们在现代医学诊断中扮演着无可替代的关键角色,其带来的巨大健康效益远超过理论上的微小风险。

以肺癌为例:通过低剂量螺旋CT筛查,能极早期发现肺部微小结节。

早期肺癌患者(I期)及时手术后,90%以上能获得长期高质量生存(5-10年甚至更长)。

令人痛心的事实: 很多患者因未接受筛查,发现时已是中晚期,总体5年生存率不到10%。

结论: 低剂量CT是目前最有效、最安全的肺癌筛查手段。

因此,请您:

不必因过度恐惧辐射而完全拒绝必要的影像检查。

关键在于权衡利弊,充分信任并听从专业医生的建议。

在疾病诊断和生命健康面前,规范医疗检查所带来的辐射风险是可控、可防且极其微小的,其带来的精准诊断和及时治疗的益处无可估量,远大于潜在风险。

南充市高坪区人民医院承诺:

我们始终秉持“患者安全第一”的原则,严格把控辐射剂量,持续优化检查流程,应用先进防护技术,用最专业的影像技术服务,为您的健康精准护航!如有任何关于辐射安全的疑问,欢迎随时咨询我们的医生或技师,电话:0817-3363107。

(责任编辑:林海南)

联系电话: 监督电话:13311535990 投稿邮箱 chinajcdj@sina.com 蜀ICP备2024088209号-1
中国基层党建网 | 关于我们 | 官方微博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中 国 基 层 党 建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