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市高坪区人民医院健康提醒
近日,广东佛山等多地通报基孔肯雅热疫情,北京也已出现境外输入病例。当前正值高温多雨季节,蚊虫活动频繁,加之暑期旅游高峰来临,我市面临输入性疫情风险增大。南充市高坪区人民医院紧急提醒广大市民:务必提高警惕,严防基孔肯雅热传播!
一、认识“关节痛噩梦”——基孔肯雅热
基孔肯雅热(Chikungunya)得名于非洲坦桑尼亚土著语,意为“变得扭曲”或“弯曲身体”,形象描绘了患者因剧烈关节疼痛而弯腰屈背的痛苦姿态。这是一种由基孔肯雅病毒(CHIKV) 引起、通过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
传播元凶:主要是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俗称“花蚊子”、“花斑蚊”)。它们白天叮咬人,活动高峰在日出后2小时和日落前2小时。
白纹伊蚊 (图源:中国疾控中心微信公众号)
埃及伊蚊(图源:中国疾控中心微信公众号)
传播链条:蚊虫叮咬感染者(人或动物)→ 病毒在蚊体内繁殖(2-10天)→ 带毒蚊再叮咬健康人→ 造成传播。
易感人群:所有人普遍易感!感染后虽可获得持久免疫力,但无疫苗预防。
二、感染后症状:急性“三重折磨”
感染后潜伏期通常为3-7天(范围1-12天),病毒会对人体发动猛烈攻击
高烧突袭: 突然起病,寒战、高热(常达39℃以上),伴头痛、恶心、呕吐。
皮疹显现: 过半患者在发病后2-5天出现皮疹,多见于躯干、四肢、手掌和足底,可为斑疹、丘疹或紫癜,可伴瘙痒。
关节剧痛: 这是最典型的症状!疼痛剧烈,主要累及手腕、脚踝、手指、脚趾等小关节,可伴全身肌肉疼痛,严重者疼痛可持续数周甚至数月。
重要提醒: 基孔肯雅热的症状(发热、关节痛、皮疹)与登革热、寨卡病毒病非常相似!但基孔热通常关节痛更剧烈且持续时间更长,而发热期相对较短。若出现相关症状且有蚊虫叮咬史或疫区旅居史,务必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详情!
三、南充市民面临的风险
本地环境风险: 高温多雨天气极利于“花蚊子”孳生繁殖。它们最爱在小型积水容器(花盆托盘、废弃瓶罐、轮胎、水缸等)中产卵。
输入性风险激增: 暑期是旅游旺季,前往国内外流行地区(非洲、东南亚、印度洋沿岸、西太平洋地区热带/亚热带区域,及国内如广东等疫情发生地)人员增多,返乡时可能将病毒带回。
病毒传播效率高:潜伏期短,传播效率据报是登革热的2-3倍。
四、最有效防护:防蚊灭蚊是关键!
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和疫苗,避免蚊虫叮咬、清除蚊虫孳生地是唯一有效的预防手段!
环境治理:清除蚊虫“老巢”
翻盆倒罐清积水:立即检查并清除室内外所有无用积水容器(花盆底盘、闲置盆罐、废旧轮胎、瓶瓶罐罐、塑料袋等)。
管理必需积水:储水容器(水缸、水池)务必严密加盖。水生植物坚持每周彻底换水一次。无法清除的积水(如池塘),可投放安全的灭蚊幼缓释剂或养食蚊鱼。
清洁环境:疏通房前屋后排水沟渠,清理卫生死角和垃圾落叶,保持环境整洁。
个人防护:拒绝蚊子“亲吻”
居家防护:安装纱门纱窗,睡觉使用蚊帐。可使用蚊香、电蚊拍、电蚊液。
外出防护:尽量穿着浅色、宽松的长袖衣裤,减少皮肤暴露。在裸露皮肤及衣物上均匀涂抹(喷洒)有效驱蚊剂(含避蚊胺DEET、驱蚊酯IR3535、柠檬桉油等成分),并按说明及时补涂。避免在蚊虫活动高峰时段(清晨、黄昏)在树荫、草丛、积水处等蚊虫密集地长时间停留。
旅行防护:出行前:了解目的地疫情,备好驱蚊、防蚊用品(驱蚊剂、蚊帐/电蚊香)。旅途中:在流行区务必做好上述个人防护措施。返乡后:特别警惕! 返家后2周内,密切关注自身健康状况。一旦出现发热、皮疹、关节疼痛等症状,立即就医!并主动告知医生旅行史和蚊虫叮咬史。
五、南充市高坪区人民医院重要提示
基孔肯雅热多数患者为轻症,约一周可愈,重症及死亡少见。
但老年人、婴幼儿、孕妇及慢性病患者感染后可能出现迁延性关节痛、心肌炎等并发症,需高度重视。
早发现、早诊断、早防蚊隔离(避免患者被叮咬造成进一步传播)是控制疫情的关键环节。
全民参与,清除积水,防蚊叮咬,是守护我们和家人夏日健康的坚实屏障!
如有疑似症状,请及时前往南充市高坪区人民医院急诊科就诊,并主动告知暴露史!
南充市高坪区人民医院,关爱健康、科学防护。
(责任编辑:林海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