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县中江:建制定名,水系养根
一、历史沿革:建制变迁定县名
中江的行政建制历史,比“中江”地名的出现更为久远。早在三国汉章武元年(221年),在今县境北部置五城县,是为中江境域内建县之始。南齐改“五城”为“伍城”。隋代改“伍城”为“玄武”,至北宋时期形成稳定建制。北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朝廷昭告天下,因要避讳圣祖玄朗的名讳,县名需避开“玄”字,后来又封道教大神真武为灵应真君,所以县名还需避开“武”字,“县城为江水所环”,故改“玄武县”为“中江县”。
二、水系根基:凯江孕育中江名
中江地名根植于凯江水系。唐代《元和郡县图志》、《通典》均载“中江”为梓州(今三台)周边重要水系,与涪江并列;北宋文同在《梓州中江县新堤记》中提到:“县为江所环,因名之”。这里的“江”,正是如今穿境而过、滋养了中江儿女千年的凯江。古代先民依水而居、筑城立业,最终以水为名,使“中江”从一个简单的地理称谓升华为地域文化的象征。
三、地名保护:守护中江焕活力
建立地名联席会议制度明确部门职责,制定命名、更名规范,既聚合力又保新地名的历史内涵与地域特色,以图文形式完成《中江县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初稿,完成《地名天府》中江篇拍摄并在四川文旅频道播出,借媒体让更多人了解中江地名背后的历史文化,弘扬地名文化,彰显千年古县魅力。
(责任编辑:程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