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江擘画文旅融合发展新蓝图 打造“英雄之乡·烟火中江”新名片
中国共产党中江县第十四届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近日圆满落幕。中江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局长李金勇特别谈到对会议精神进行深入解读;并结合全县发展实际,阐述中江文旅未来工作方向与规划。
市委全会提出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国际旅游城市,为德阳建设文化强市旅游强市明确了“路线图”、吹响了“冲锋号”。
中江如何在全市文旅发展大局中找准定位,是我们必须回答好的重大课题。为此,在市委全会召开后仅5天,县委随即召开全会专题研究,提出主动服务德阳加快建设国际旅游城市大局,在全域实施“1234510”文旅融合工程。
锚定一个总目标,擘画发展新愿景
中江虽无大江大河大山,但凭借丰富的自然资源、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民俗风情及优越的区位优势,确立了“德阳国际旅游城市重要目的地”的总目标。根据规划,到2027年,全县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将达10亿元,旅游总花费突破60亿元,年接待游客超1000万人次;到2030年,文化强县和旅游强县建设将迈上新台阶,文化影响力、旅游吸引力显著增强。
推广两张新名片,彰显城市独特魅力
为打响文旅品牌,中江重点推出两张新名片。“英雄之乡·烟火中江”文旅品牌既突出特级英雄黄继光故乡的红色基因,又传递舒适惬意的生活气息,展现历史厚度与生活温度的交融。
“追英雄之光·游五彩中江”文旅形象则强调对英雄精神的传承,凸显“英雄红、生态绿、文化古、民俗特、夜色美”五大特质。从黄继光纪念馆到沼源村的红色记忆,从继光湖、芍药谷的生态之美,到“铜山三苏”、仓山古镇的历史底蕴,再到中江挂面、仓山大乐的民俗特色,以及东街夜市的烟火夜色,全方位勾勒出中江的文旅魅力。
打造三大特色区,激活全域旅游动能
为实现错位发展,中江计划重点打造三大特色区域:
- 打造红色旅游示范区:以黄继光英雄文化为核心,规划建设英雄文化纪念园、文化广场,推进黄继光纪念馆与魁山公园馆园一体化改造,推出“英雄之光”沉浸式演艺,整合戴资杰烈士事迹、沼源村等红色资源,打造爱国主义教育与红色研学高地。
- 打造乐享烟火体验区:构建城区“十分钟休闲生活圈”,提质升级魁山路美食街、东街夜市,打造“一县一桌席”旅游美食地标,开发“凯江夜游”“中江表妹剧场”等夜间经济场景,让游客感受舌尖上的中江。
- 打造美丽乡村展示区:推进挂面村农文旅融合发展,支持觉慧村等创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培育特色主题村落,开发乡村文旅产品,展现乡村振兴中的文旅活力。
实施四大专项行动,夯实产业发展根基
为保障文旅发展落地见效,中江将启动四大专项行动:
- 基础设施提档:完善景区“微改造、精提升”,推进适老化、无障碍设施建设,升级全域旅游交通网络,打造继光湖、芍药谷等旅游风景道。
- 文旅服务提标:依托智慧旅游平台实现数据共享,规范旅行社、出租车等行业服务标准,健全游客评价体系与安全保障机制。
- 消费供给提质:打造凯州新城商圈、美宿集群等消费场景,扩大“中江挂面5518”等特色产品供给,常态化举办消费季、发放文旅消费券。
- 文旅宣传提能:深化与主流媒体合作,借力中国网络视听大会等平台,通过直播、名人代言等方式,擦亮“黄继光”城市IP与“英雄之乡·烟火中江”品牌。
布局五大游线与十大场景,丰富文旅体验
中江将以全域旅游为导向,打造五条特色游线:
本土特色文化游线串联“铜山三苏”、南北塔等历史文脉;非遗传承活化游线聚焦中江挂面、仓山大乐等非遗体验;生态康养游线整合龙泉山、芍药谷等资源;城郊休闲游线升级音乐谷、石林谷等场景;演艺赛事游线引进演唱会、马拉松等活动。
同时,重点打造“一座馆、一幕剧、一碗面、一阙谷、一叶荷、一块石、一朵花、一支乐、一方湖、一盏灯”十大特色场景,让游客在“追英雄之光·游五彩中江”中感受多元魅力。
李金勇局长表示:“省委、市委、县委全会精神为我们勾勒出宏伟蓝图,文旅人就是执笔者。未来,我们将把全会精神转化为一项项切实可行的举措,不断挖掘文化宝藏,创新旅游玩法,提升服务品质。把中江打造成令人向往的文旅胜地,以务实作风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为全市发展大局多做中江贡献,为中江的发展添上浓墨重彩的文旅篇章 !”
(责任编辑:程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