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加强教育共同体内部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10月23日,宜宾市戎州实验小学教育共同体暨课改中心一行莅临月江镇中心小学校,开展了一场富有成效的送教活动。本次活动聚焦小学语文、数学、科学、英语四个学科,通过课例观摩与专题讲座相结合的形式,为全镇教师带来了前沿的教学理念与实践智慧。
一、课堂展示 情境赋能
数学课堂展示:

戎州实验小学张燕老师执教五年级数学《小数乘法整理和复习》课。张老师以清晰的教学思路,先梳理小数乘法的知识体系,涵盖小数乘整数、小数乘小数、估算、求积的近似值及解决问题等内容。课堂上,通过“我会算”环节让学生巩固计算技能,再结合购买笋干、餐饮付费、停车场收费、阶梯电价等贴近生活的实例,引导学生运用小数乘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场景深度融合,既复习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应用能力。
英语课堂展示:

夏敏老师执教四年级2班,内容为《Unit4 Wonderful Seasons(Get Ready)》,课堂聚焦“季节”主题,以情境化活动串联词汇与句型教学,展现了趣味化、互动化的教学思路。课后,月江镇小学英语教师与授课教师围绕“低段英语情境教学的实操策略”展开研讨,交流教学设计与课堂管理的优化方向。
科学课堂展示:
李军老师与四年级1班的孩子们带来了《让小车运动起来》一课。课堂之上,李军老师宛如一位智慧的引路人,巧妙地运用了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他以丰富的小车运动照片作为开场,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例子,瞬间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实践操作环节,李老师为孩子们准备了丰富多样的实验材料。孩子们分组合作,亲自动手让小车运动起来。他们像一群充满好奇心的小科学家,专注地摆弄着小车,不断尝试不同的方法。有的小组通过改变垫圈的数量来探究拉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有的小组则调整小车的重量,观察其运动速度的变化,孩子们的思维如泉涌般活跃,他们积极举手发言,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想法。

语文课堂展示:
陈文秋老师为学校师生呈现了一节精彩纷呈的三年级习作课——《我来编童话》。陈老师的课堂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别具匠心地创设了生动有趣的童话情境,有效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与创作热情。

教学中,陈老师巧妙运用“习作任务单”作为学习支架,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展开构思。从角色选择、时间地点设定,到情节的奇妙构思,任务单犹如一把钥匙,开启了学生想象的大门,降低了习作难度。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大胆想象,积极表达,编织出一个个充满童真童趣的童话故事。整堂课目标明确,环节清晰,学生参与度高,思维活跃,充分展现了情境教学与任务驱动在激发学生习作兴趣、提升语言运用能力方面的显著成效,为我校语文教师如何高效开展习作教学提供了鲜活的范例。
二、专题讲座 高屋建瓴
课例观摩结束后,戎州实验小学的张光琼老师作了题为《墨香引路 素养花开》的专题讲座。张老师从宏观理念到微观操作,深入浅出地分享了学校在语文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方面的探索与思考。讲座主要围绕以下三个维度展开:
1.顶层设计,以“核心素养”为魂: 张老师强调,语文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应服务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在设计教学与评价时,必须牢牢把握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四个维度的核心素养要求,确保教学方向的正确性与育人的整体性。
2. 体系构建,以“单元主题”为纲: 讲座详细阐述了如何基于教材单元主题,进行知识的整合与拓展,构建系统化、结构化的学习体系。提出要以单元为基本单位,加强内容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发现规律、融会贯通,实现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助力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3. 实践保障,以“常态落实”为要: 再好的理念与设计,最终都需要在常态课堂中落地生根。教学理念转化为日常教学行为,强调了扎实、高效的常态化教学实践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根本保障,并介绍了诸如集体备课、课例研究、教学反思等有效的校本教研机制。
张老师的讲座内容详实,逻辑清晰,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指导意义,为该校语文教师在课程理解、教学设计与课堂实施方面指明了方向,令人受益匪浅。

三、交流研讨 携手共进
在随后的交流环节中,两校教师围绕陈老师的示范课和张老师的讲座内容,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中的困惑与感悟,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探讨。思想的碰撞激发出智慧的火花,双方均表示,此次送教活动不仅是一次教学技能的展示,更是一次教育理念的更新与融合。

此次送教下乡活动,如一场及时雨,为月江镇学科教研注入了新的活力。它有效搭建了城乡教育联系的桥梁,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促进了月江镇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月江中心小学校将以此为契机,认真消化、吸收本次活动的宝贵经验,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优化教学策略,努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全面成长奠定坚实的根基。
(责任编辑: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