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初,嘉陵区农业农村局在开展“听民意、察民情、解民忧”常态化走访过程中发现,世阳镇、金宝镇等多个涉农乡镇群众普遍反映:“现在买的菜农药残留不知道高不高,吃起来心里没底”“上市前能不能查一查?”部分村干部也坦言:“合乡并镇后原有快检设备老化失修,送样到区里检测路途远、耗时长,监管跟不上。”

食品安全无小事,一蔬一饭系民生。面对群众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担心,嘉陵区农业农村局迅速行动,组织业务科室和技术专家深入基层一线开展实地调研,全面摸排乡镇农产品快检能力现状。经查,全区21个涉农乡镇普遍存在快检设备陈旧、检测人员不足、样本送检周期长等问题,导致农产品上市前风险筛查滞后,监管链条出现“断点”。

为打通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最后一公里”,嘉陵区农业农村局坚持区乡村三级联动:区级统筹谋划、资金保障和技术指导,明确“乡镇初筛、县市复核”的监管新机制;乡镇层面落实主体责任,配备专职检测员,承担日常抽样与快速检测任务;村级协管员配合开展产地巡查、样品采集和宣传动员,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管理体系。通过整合项目资金,统一为21个乡镇(涉农街道)及重点产业村配备农产品快速检测仪、水浴锅、冷藏冰箱等全套快检设备,实现“设备下沉、检测前移”。新设备操作简便、检测高效,可对蔬菜水果中常见的有机磷、菊酯类农药残留进行现场筛查,30分钟内即可出具结果,真正实现“检测不过夜、风险不上市”。
“以前买菜总怕有药味儿,现在市场门口天天贴着检测结果,看到‘合格’两个字,吃得安心!”正在世阳镇农贸市场买菜的王阿姨高兴地说。

从“提心吊胆”到“踏实放心”,变化就在短短半小时之间。群众真切感受到监管效能提升带来的安全感、幸福感。以此为契机,嘉陵区农业农村局全面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治理体系升级,建成覆盖区、乡、村、生产主体的四级网格化管理平台,划定监管网格800余个,配备专兼职监管员30名、协管员252名,每年组织培训400余人次,实现“区域定格、网格定人、人员定责”。近三年来,全区农产品抽检合格率稳定保持在98%以上,未发生一起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源头严防、过程严管、风险严控”的监管格局基本形成,一张由科技赋能的“安全防护网”正牢牢守护着千家万户“舌尖上的安全”,让全区人民吃上了放心菜、安心菜、健康菜。
(责任编辑:林海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