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是回家最近的路。为彻底斩断三轮车违规载人带来的安全隐患,守护每一个家庭的幸福,李渡小学积极响应上级号召,系统谋划、精准施策,全面启动了以“两书、三活动、四会议”为核心的“234”三轮车专项交通安全整治活动。我校致力于通过一系列扎实、深入的举措,凝聚家校社合力,共同为孩子们铺就一条坚实、安全的成长之路。
1、统一思想压实责任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为确保整治活动全员参与、责任到人,我校召开了四个关键会议。
学校班子会:研判决策,明确方向
我校第一时间召开了领导班子专题会议。会议深入分析了校园周边交通安全的严峻形势,学习了上级文件精神,并就整治活动的工作目标、实施步骤与部门分工进行了周密部署,成立了以王少力校长为组长的专项工作小组,为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全体教师会:统一部署,全员动员
随后召开的全体教师大会,向每一位教职工传达了整治活动的重要性与具体要求。会议明确,交通安全教育并非一朝一夕,必须融入日常班级管理和教学之中,要求班主任及科任教师协同做好学生的安全引导、信息摸排及家校沟通工作,将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一位教职员工。
家长会:权威发声,凝聚共识
王少力校长向全体家长,通报安全隐患,解读交通法规,明确家长作为“第一责任人”的监护职责,并发出《拒绝三轮车,安全文明行》的郑重倡议。学校家长会后,各班又分班级召开家长会。各班班主任通过典型案例分析,与家长深入沟通,特别是对可能存在乘坐三轮车情况的学生家庭,共同商讨安全的替代出行方案,确保整治工作“一人不漏”,赢得所有家长的理解与支持。
学生会:全面动员,筑牢防线
我校紧抓教育主体,于周一升旗仪式后隆重召开了以“珍爱生命,拒绝危险三轮”为主题的全体学生大会,旨在将交通安全意识直接、深刻地植入每一位学生心中。
钟华副校长代表学校,向近1500名师生庄严宣读了《李渡小学学生交通安全守则》,其中明确规定:“全体学生必须自觉做到不乘坐、不租用任何无牌无证、非法营运、超员载客的违规三轮车上下学。” 这条纪律被明确为一条不可触碰的“安全红线”,要求人人知晓、人人遵守。
通过四个会议,学校、教师、家长三方统一了思想,拧紧了交通安全的责任链条。
2、“两书”承诺于心
将安全意识从外部要求转化为内在承诺,是活动成败的关键。我们通过“两书”的发放与签订,在家校之间架起了一座共识的桥梁。
《交通安全告家长书》:一份沉甸甸的嘱托
我们通过学校班级微信公众号和纸质两种形式向全体家长发放了《交通安全告家长书》。这封信不仅再次明确了乘坐“三无”、三轮车的危害,更详细提供了合法、安全的出行方式建议,并呼吁家长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榜样。
《交通安全承诺书》:一次郑重的自我宣誓
在学校的统一组织下,各班开展了《交通安全承诺书》签订活动。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认真阅读承诺内容,并郑重地签下自己的名字。这不仅仅是一个仪式,更是一次深刻的自我教育。
3、“三活动”精准发力
共识在于心,责任在于行。我们通过三项核心活动,将前期工作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整治成效。
精准摸排活动:用数据支撑精准施策
为保证整治行动有的放矢,我校开展了全覆盖的精准摸排工作,共下发并全部收回了1443份《学生上放学信息摸排表》。通过对数据的细致分析,我们清晰地掌握了存在的安全隐患。这份详实的“数据画像”,为我们后续的精准劝导和针对性管理提供了至关重要的依据。
主题班会活动:让安全知识入脑入心
全校各班级纷纷召开了形式多样的交通安全主题班会。老师们精心准备,利用多媒体课件、动画视频、情景模拟等方式,教孩子们如何识别违规三轮车的特征,分析违规行为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并引导他们讨论、选择正确的出行方式。
街头劝导活动:将安全防线推进至一线
整治的关键在于源头阻断。在上放学的人流高峰时段,王少力校长亲自带队,学校领导班子成员每日轮班,坚守在校门口及周边关键路口,开展“街头劝导”行动。他们面带微笑,言语恳切,向接送孩子的家长发放宣传单,对仍乘坐三轮车的学生进行耐心劝导和教育,并反复向家长强调“安全第一”的原则。
学生的安全高于一切。李渡小学“234”工作法,构建了一个从思想到行动、从校内到校外、从老师到学生家长的完整安全防护闭环。未来,我们将持续深化此项工作,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向违规三轮车说“不”,让安全与文明成为陪伴孩子一生最宝贵的行囊!
(责任编辑:林海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