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口老龄化,痴呆已成为老年人的常见病,其中阿尔茨海默病痴呆占60%~80%,是老年人失能和死亡的主要原因。
每年9月为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月,9月21日为阿尔茨海默病日,2025年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月的活动主题是“早防早治,守护认知”,旨在提高公众对老年期痴呆的科学认识,增强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的意识,关心关爱老年痴呆患者。
01警惕早期信号
阿尔茨海默病防治是一个世界性难题,首要原因在于难以早期诊断。因此,识别以下早期信号至关重要:
① 记忆力衰退:刚说的话就忘,重复问同一问题;
② 语言障碍:词不达意,表达困难;
③ 定向力下降:在熟悉场所迷路;
④ 性格突变:淡漠、易怒或多疑;
⑤ 能力退化:不会做家务、学习新事物困难。
另一方面,我们中青年人如果偶尔忘事也不必过度紧张,这种情况大多数都是压力大、睡眠不足等原因造成的,在忘事儿发生比较频繁,明显影响到工作和生活的时候,我们才需要到医院就诊。
02降低风险小妙招
①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从年轻的时候就要开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包括坚持进行体力和脑力锻炼,规律睡眠、均衡饮食、控制体重、戒烟限酒等;
② 保持活跃的社交
培养长期的兴趣爱好,比如阅读、绘画等;
③ 保护听力和视力
所有的这些方法看起来非常日常,但是只要我们长期坚持,就可以有效地延缓大脑衰老,能够切实降低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风险。
03筛查工具
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和科研的认知功能评估工具,主要用于快速筛查认知功能障碍,尤其适用于早期痴呆的初步诊断。
蒙特利尔认知评估表,是一种用于快速筛查轻度认知功能异常的工具,尤其适用于早期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认知障碍等疾病的评估。
PS:若需具体操作指南或临床应用建议,建议咨询专业医疗人员。
04应该如何治疗?
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原则包括尽早诊断、及时治疗、终身管理。现有的抗阿尔茨海默病药物虽不能逆转或终止疾病,但可有效改善症状,可有效延缓认知衰退,故应尽可能坚持长期治疗。
药物治疗
①胆碱酯酶抑制剂:为轻至中度阿尔茨海默病的一线症状治疗药物。目前临床实践中使用的胆碱酯酶抑制剂药物包括多奈哌齐、卡巴拉汀、加兰他敏等。
②兴奋性谷氨酸受体拮抗剂:用于中、重度患者,可改善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精神行为症状。
盐酸美金刚,成人每日最大剂量 20 mg。为了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在治疗的前 3 周应按每周递增 5 mg 剂量的方法逐渐达到维持剂量,具体如下:
第一周每日 5 mg(半片,晨服)。
第二周每日 10 mg(每次半片,每日两次)。
第三周每日 15 mg(早上服一片,下午服半片)。
第四周开始以后服用推荐的维持剂量每日20 mg(每次一片,每日两次)。
PS:美金刚片剂可空腹服用,也可随食物同服肾功能损害者需酌减剂量。
特别说明:
※上诉药物因剂型、规格、厂家的不同,用法用量及给药途径可能存在差异,具体用法用量以药品说明书为准。药物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禁止自行诊断用药。医生会根据患者病情、年龄、身体状况等因素选择合适药物。药物治疗需长期坚持,定期评估疗效和副作用。
非药物治疗
认知康复训练、记忆训练、定向训练、语言训练、饮食调整、睡眠管理、戒烟限酒、运动康复、音乐疗法等。
非药物治疗需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方案,与药物治疗相结合,可有效延缓病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
治疗越早开始,效果越好!60岁以上出现疑似症状应尽早就医。
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唐毅教授强调:"阿尔茨海默病不是自然衰老,而是一种可干预的疾病!45岁起管理三高、保持学习习惯,可降低40%发病风险。"
科普医生
(责任编辑:林海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