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江:“感知源”技术推动“观测即服务”,赋能气象现代化升级
近年来,随着智能监控技术的快速发展,“感知源”技术(全称:中江智慧城市平台,以下简称“感知源”技术)在气象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逐步推动气象业务向“观测即服务”的新形态转型。该技术通过远端视频监控、智能图像识别,显著提升了气象监测的精准性和时效性。近日,中江县气象局以“观测即服务”为理念,积极推进“感知源”技术在气象监测领域的创新应用,通过远端视频监控与智能分析技术,来弥补传统观测手段的不足,力争提升气象监测预警能力。
破解团雾监测难题,护航交通安全
团雾和大雾是影响交通安全的重要天气现象,传统观测手段往往存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性。目前中江县仅在国家站设有一个能见度观测点,难以全面掌握县域内团雾及大雾的分布情况。“感知源”技术通过部署在高速公路、国(省、乡)道等关键区域的高清摄像头,可实时识别雾的浓度变化和能见度情况,并自动触发报警系统,真正实现从“观测”到“服务”的无缝衔接。中江县气象局已在多个重点路段试点应用,力争为交通管理部门提供更及时的气象决策支持。
弥补雷达监测短板,提升灾害预警能力
针对雷达产品存在的时间滞后问题,“感知源”技术提供了有效的“观测即服务”补充方案:在强对流、暴雨等灾害性天气监测中,“感知源”技术可提供更直观的实况视频信息,帮助预报员更精准地判断天气发展趋势。例如,在强对流天气监测中,视频数据可辅助识别雷暴云的发展动态,观察实时降水情况,提高短临预报的精准度。
监控测场环境安全,提高运维效率
气象观测站的稳定运行对数据采集至关重要。“感知源”技术可对观测站及周边环境进行24小时实时监控,及时发现设备异常、人为干扰或恶劣天气影响(如雷电、大风破坏等),确保观测数据的连续性和准确性。这一能力有效降低了运维成本,提升了响应效率,使“观测即服务”具备更扎实的数据基础和技术支撑。
未来规划:持续推进“感知源”技术应用
中江县气象局将持续深化“感知源”技术在气象监测中的应用,不断优化算法、拓展监测范围,并与现有气象业务系统深度融合,打造更智能、更高效的防灾减灾体系。融合该技术,全面推动“观测即服务”模式在城市内涝监测、团雾监测、农业气象服务等领域的运用,为公众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气象保障。
“感知源”技术的应用,标志着中江气象正稳步迈向“观测即服务”新阶段,标志着气象监测向智能化、可视化、精准化迈出了更近的一步。中江县气象局将坚定不移地推进该技术的应用,以科技赋能气象防灾减灾,守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责任编辑:程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