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强化家校协同育人机制,凝聚安全教育合力,10月17日,宜宾市八中初2023级开展以“携手筑防线,同心护成长”为主题的家长代表安全教育经验分享。各班家长代表分享自己对于孩子防溺水、心理健康、未成年人保护、用火安全、交通安全、网络安全等方面教育的实践经验,共探科学有效的家庭教育安全之道。

一、守护生命之源、严防溺水风险
“安全不是‘说教’,而是融入日常的习惯养成。”家长代表首先就防溺水安全做了分享:宜宾作为长江首城,河流众多,支系庞杂,危险无处不在。家长们应该清楚孩子放学后、周末、节假日的去向,做到“知去向、知同伴、知内容、知归时”。千万不要有“就在旁边玩一下没事”的侥幸心理。

二、筑牢心灵防线,关爱心理健康
孩子的“小脾气”背后可能是未被看见的需求。家长代表分享道:孩子的内心世界,需要我们用心去倾听和理解。学业压力、人际交往、青春期困惑,都可能成为压垮他们的稻草。有效沟通,而非说教:孩子在家时,每天留出15分钟,放下手机,关闭电视,耐心倾听孩子讲述学校的趣事或烦恼。不要急于评判,多听少说,让他知道家是永远可以停靠的港湾。识别信号,及时干预:当孩子出现持续的情绪低落、易怒、失眠、厌学、封闭自己等情况时,这可能是求助信号。请给予他最大的支持和陪伴,必要时寻求学校心理老师或专业医生的帮助。
三、构建法治屏障,守护学生安全
家长会上,家长代表说道:我们要和孩子一起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让他知道法律是他的“铠甲”。同时,学校的管理制度是保障所有孩子安全的“护栏”,我们必须全力支持。家长代表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定期检查孩子的行李,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教孩子不做残忍的施暴者,不做沉默的受害者,更不做冷漠的旁观者。经常与孩子交流,询问学校里有没有“大同学欺负小同学”的现象。如果发现孩子身体有莫名伤痕、不愿上学,一定要深究原因,并第一时间与班主任沟通。
四、消除身边隐患,关注消防交通
实操演练,防患于未“燃”;从细节入手,守好出行最后一米。家长代表们分享了自己在家与孩子一起排查隐患,教会他正确使用家电,充电器不用时要拔掉的经验。和孩子一起熟悉小区的安全出口和消防通道。强调在学校宿舍,绝对不允许私拉乱接电线、使用明火。同时,以身作则,遵守交规。叮嘱孩子上下学路上,“红灯停、绿灯行”,行走骑车不看手机、不听音乐。未满12周岁不骑自行车上路,未满16周岁不骑电动自行车。乘坐电动车、摩托车时,家长和孩子都必须佩戴安全头盔。

五、净化社交圈子,谨慎择友防害
正向引导,教会孩子“择善而从”。家长代表们提出,为了孩子们健康茁壮成长,应该明确告诉孩子,要远离那些吸烟、喝酒、逃学、混迹于网吧和酒吧的社会闲散人员。教会孩子勇敢地说“不”,对于不良邀约,要坚决拒绝。另一方面,多组织一些积极的家庭活动,如运动、阅读、短途旅行,用健康的兴趣爱好占据孩子的课余时间,减少他接触不良影响的机会。

本次分享活动是宜宾市八中“家校共育”的重要活动之一。近年来,学校始终将安全教育作为重点,通过“安全主题班会”“消防逃生演练”“安全知识竞赛”等常规活动,逐渐构建起“学校主导、家庭协同、社会参与”的立体安全防护体系。此次家长代表的经验分享,不仅搭建了家校沟通的桥梁,更让“人人都是安全责任人”的理念深入人心。
安全无小事,守护有温度。宜宾市八中将持续深耕家校共育土壤,以更贴近家庭需求的教育方式,为孩子们健康、安全成长撑起一片晴朗的天空!
(责任编辑: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