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背景下,为充分发挥优质医疗资源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衡发展,宜宾市第五人民医院医共体总院特别组织此次交流活动。宜宾市南溪区仙临镇卫生院作为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的主阵地,在传染病防控、慢性病管理、健康宣教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本次座谈会旨在通过实地调研、经验分享与问题研讨,搭建上下联动、资源共享的交流平台,推动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再上新台阶。
会前,宜宾市第五人民医院医共体总院专家团队在宜宾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医共体总院仙临镇院区党支部书记潘华的带领下,实地参观了卫生院的公共卫生服务区域,重点了解了以下特色工作:
1.“健康小屋”自助服务模式:卫生院设立“健康小屋”,配备身高体重仪、血压计、血糖仪等自助检测设备,并安排专人指导居民进行自我健康监测。
2.“家庭医生+村医”联动服务机制:以家庭医生团队为核心,整合村医资源,形成“1 个家庭医生团队 + N 名村医”的服务网络。村医负责日常健康监测和信息收集,家庭医生团队提供专业指导和诊疗服务。
座谈会上,宜宾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医共体总院仙临镇院区党支部书记潘华以“聚焦民生需求,创新公卫服务”为主题,详细介绍了卫生院在公共卫生工作中的实践探索:
1.精准服务,满足多元需求
开展“健康需求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入户走访等方式,了解辖区居民的健康需求和就医习惯。根据调查结果,针对性地调整服务内容和方式,如增加中医康复理疗服务、开展儿童早期发展指导等。
针对老年人、孕产妇、儿童等重点人群,制定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例如,为老年人提供每年一次的免费体检和健康评估,为孕产妇建立孕期保健档案并提供全程跟踪服务。
2.强化培训,提升队伍素质
建立“内部培训 + 外部引进”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定期组织院内业务培训,邀请上级医院专家进行授课;选派骨干人员到县医院进修学习,加强对村医的管理和培训,组织业务学习,每季度开展一次村医考核,考核结果与绩效挂钩,激励村医提高服务质量。
3.整合资源,形成工作合力
积极与本辖区镇政府、学校、企业等单位合作,共同开展公共卫生服务。例如,与本辖区仙临镇政府联合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改善辖区环境卫生;与学校合作开展学生健康体检和健康教育活动,保障学生身心健康。
借助医共体平台,与宜宾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总院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机制。
此次交流座谈会为宜宾市第五人民医院医共体总院和宜宾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医共体总院仙临院区搭建了一个良好的沟通平台,促进了双方在公共卫生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责任编辑: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