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1日至15日,宜宾市三江学校和宜宾市科技体育运动协会携手参加了由四川省体育局主办的“星火杯”2025年四川省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在这场汇聚全省青少年航模精英的竞技盛会上,宜宾市三江学校航模队以卓越的技艺和顽强的拼搏精神,斩获多项省级大奖,成为赛场上一颗耀眼的“新星”。
一、赛场闪耀:三江少年的航模答卷
在“一级橡筋(P1B-1)”项目中,三江学子以精准的操作和稳定的发挥惊艳全场:刘奕欣同学力压群雄,斩获男子组金牌,实现个人竞技生涯的重大突破;彭皓宇同学也发挥出较好水平,荣获男子组亚军。练丰慧同学夺得女子组冠军,展现了巾帼不让须眉的飒爽英姿;在男子团体赛中,刘奕欣、彭皓宇、付承航、颜宗伟四位同学默契配合,最终以总分第三名的成绩摘得团体铜牌。这枚奖牌不仅凝聚着四位少年的汗水,更彰显了团队“敢打硬仗、永不言弃”的奋斗精神。
二、溯源:从军工靶机到校园航模的基因传承
宜宾航模起源于宜宾三江机械厂。1965年,隶属于三机部的国营三江机械厂在宜宾建立。1978年三江厂武装部成立高炮连靶机班,该班以张仁德(西工大毕业)、汪远利(西工大毕业)、谢文俊(高炮部队复员军人)为骨干,为高炮训练服务,至此,宜宾航模诞生并披上了国防、军工的外衣。
1978年,宜宾地区体委为组队参加“四川省航空模型锦标赛”,以三江厂靶机班骨干成员为班底成立了宜宾航模队,借调张仁德担任教练、汪远利担任领队、谢文俊担任裁判。张仁德同时还担任宜宾市科协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理事。 从1978年到1984年,张仁德连续担任宜宾地区航模队教练(1983年2月,他被评为四川省优秀青少年科技辅导员)。他带领宜宾地区航模队连续五年参加四川省航模比赛,共获得P1B个人银牌、P1A团体银牌等优异成绩。 从1978年起,宜宾地区航模队就在宜宾市三江学校选拔队员参加四川省航模比赛。学校培养了徐庆(中核工业812厂中层领导)、王卫民、温红梅等一大批优秀学生。
进入八十年代,为提高航空模型运动的普及率,宜宾地区体委通过和三江厂协商,于1984年把谢文俊调入宜宾市少年宫担任专职航模教师,为培养更多的航模运动员提供师资力量。在此期间,培养了田舢(空军某部大校)、练世海(兴文职校教师、现宜宾市科技体育运动协会会长)、潘东云(深圳市新安中学信息中心主任)等优秀运动员。
三、薪火接力:学校与协会的 “双向奔赴”
2005年,在练世海的倡导下,宜宾市航模无线电爱好者协会开始筹备,并于2011年3月21日正式成立。在此期间,航模活动正如协会名称所体现的那样,为爱好者们搭建了开展活动的平台,还发展了一批以业余爱好为主的爱好者。
经过多年岁月的积淀,航模协会迎来了换届。在张仁德和原会长彭波的推荐下,由一直在学校开展航模活动和带领学生参加比赛并取得一定成绩的练世海为会长候选人,并于2025年7月1日在宜宾市三江学校举行了换届选举大会,练世海被选为新一届会长。为更好地顺应新时代的发展潮流,积极应对各类挑战,选举委员会在充分征求市教体局、民政局领导意见并经过反复斟酌后决定,将“宜宾市航模无线电爱好者协会”正式更名为“宜宾市科技体育运动协会”。新协会以宜宾市三江学校为教学基地,开始了以培养国家航空事业接班人为主要目标的新征程。
四、展望:从三江之畔到星辰大海
宜宾市三江学校的前身是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宜宾三江机械厂的职工子弟学校。当企业办学的历史画卷缓缓合拢,这所学校却将航空血脉深深镌刻进教育基因。2006年移交地方管理后,学校没有选择成为千校一面的普通学堂,而是以“传承航空精神,培育时代新人”为使命,在教育改革浪潮中劈波斩浪。学校和航空工业宜宾三江厂深度合作,多次举办航空科普进校园、航空航天讲座。学校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空精神,转化为立德树人的生动教材。
三江厂非常重视校企合作,厂老领导,原分厂厂长、技工学校校长张仁德多次来学校为孩子们进行航模展示。三江厂团委也多次组织职工在学校开展科普活动。宜宾市三江学校作为“校协共建”科技素养培育基地,用专业的航空航天科普讲座与活动,加上航模训练营构建起“知识体系+赛事平台+研学拓展”三维培养机制,开辟出了一条产教融合的新路径。
学校还聘请了宜宾市科技体育运动协会会长练世海(航空、航海、车辆模型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为学校航模队教练。练世海会长以专业的技艺、敬业的精神对孩子们悉心指导,他独创“理论+实践+创新”三位一体训练法,带领队员们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关。并制定“每日一训、每周一赛”的强化计划,为备战省赛奠定坚实基础。
五、星火燎原 志在苍穹
此次比赛能取得优异成绩,离不开航空工业三江厂、宜宾科技体育运动协会和学校给予的大力支持。学校负责人表示:“要让每个孩子都明白,航天梦并非遥不可及的星辰,而是深深流淌在民族血脉里的精神密码!学校将持续深化‘科技+体育’特色教育,计划引入AI飞行模拟系统,组建跨校际航模联盟,为更多学子搭建起逐梦蓝天的广阔舞台。”
在此次赛事中,这群平均年龄仅10岁左右的少年,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探索未知、挑战极限”的航空精神。他们的故事,如同一束束明亮的光,正激励着更多三江学子在科技强国的道路上奋勇拼搏、砥砺前行!
(责任编辑: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