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爷,这是防灾减灾的宣传资料,您拿回去看看,了解一下遇到火灾、地震这些灾害时该怎么应对。”
“要得,学会了这些方法,遇到危险心里也不慌。”
5月12日,在翠屏区防灾减灾宣传周启动仪式现场,工作人员向过往群众发放资料、讲解知识,这一场景成为宜宾市全域推进防灾减灾工作的生动缩影。
在第17个全国防灾减灾日,全市围绕“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排查身边灾害隐患”主题,以“五进”活动为抓手,通过多元形式将防灾减灾知识送入千家万户,织密全民安全防护网。
实战演练强技能,宣传矩阵全覆盖
“灭火器使用要记住‘提、拔、握、压’,对准火焰根部喷射!”在翠屏区宣传周活动现场,消防员一边演示灭火技巧,一边向围拢过来的市民讲解。实操区里,灭火器使用、心肺复苏教学、紧急疏散演练轮番开展,市民通过“沉浸式”体验掌握防灾技能。
翠屏区以“防灾减灾宣传周”为抓手,构建创新三维联动宣教体系,通过“展板+宣讲+体验”立体化传播矩阵强化全民应急意识。活动现场,科普展板错落矗立,以动态流程图解、灾害实景还原等形式鲜活呈现地震逃生、火场自救、洪涝避险等防护要诀。救援装备演示区,液压剪切钳、生命探测仪等尖端设备列阵排开,吸引群众驻足探询。“从前总认为防灾减灾是政府职责,现在才懂得每个公民都是安全防线的基石!”现场观摩的张先生由衷感叹。活动中,不少市民主动领取《家庭应急手册》,并纷纷表示会将所学技能应用到生活中,提升应急能力。
急救课堂进广场,消防体验零距离
“以标准力度下压至少5厘米,保持每分钟100-120次的黄金救援节奏,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在叙州区图书馆广场的急救教学区,身着白大褂的医护人员正以人体模型平置于训练垫上,分步拆解心肺复苏术的操作要领。市民何女士紧握刚刚领取的急救知识手册,全神贯注地跟随教学节奏,反复练习胸外按压的标准手势:“今天我系统学习了两种急救技能,除了心肺复苏术,还掌握了海姆立克急救法的操作要点。今后如果遇到突发情况,这些急救知识就能派上用场,及时伸出援手了。”
广场另一端,区消防救援人员展示了救援装备,演示消防器材使用方法并邀请市民体验。许多市民踊跃参与,亲身体验消防器材的操作,感受救援工作的紧迫性与关键性。通过这种集中宣传的方式,更多的市民掌握了急救知识和消防技能,增强了自我保护和救助他人的能力。
创新宣传入基层,安全知识传万家
“鼻口紧捂湿毛巾,火袭衣襟速滚地;躬身疾步避危境,莫乘电梯步阶梯……”三江新区罗龙街道创新组建的“防灾减灾宣传骑行队”,每日穿行街巷。宣传车搭载的扩音设备循环播放着韵律明快的防灾口诀,确保防灾减灾知识声声入耳,将安全警钟敲进群众心坎。驻足聆听的老乡感慨道:“这流动课堂真带劲!车轮转处安全传,家家户户都受益!”这种将通俗易懂的防灾口诀与流动宣传车相结合的创新模式,正通过富有节奏感的韵律与流动宣传车的轨迹交织,在城乡阡陌间织就一张全民安全防护网。
深入一线查隐患,巡查整改保平安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安全防线筑于细节。近期,珙县洛亥镇组织镇村干部、地质灾害监测员,以“风险清、底数明”为目标,采取“实地勘查+群众访谈”方式,对辖区15处地质灾害高风险区、已销号地灾点开展“地毯式”巡查。巡查队携带卷尺、监测仪等工具,先后深入花园村危岩崩塌点、俄塘村滑坡销号区、孟合村山体裂缝隐患区等重点区域,聚焦山体裂缝发育、防护设施稳固性、警示标识完整性及排水系统通畅度等关键指标,逐项记录数据变化。
针对近期强降雨频发的情况,巡查队重点核查山体裂缝变化、排水系统通畅度和警示标识完整性,同步开展“回头看”防止隐患反弹。本次巡查共覆盖高风险区、已销号地灾点、自查隐患点15处,发现并整改3处问题,发放宣传资料50余份。
校园宣传多形式,演练提升避险能力
“低头护颈躲桌下,撤离有序不推挤!”筠连县景阳小学内,随着警报响起,千余名师生迅速躲进“黄金三角区”,待震感减弱后弯腰低姿撤离,迅速完成地震避险、疏散动作。
这正是筠连县开展防灾减灾教育的生动写照,该县学校围绕“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排查身边灾害隐患”主题,采用集中主题宣讲、主题班会、手抄报等多元形式开展系列安全教育活动,系统学习地震、火灾、洪水等常见灾害的科学应对方法,并结合汶川地震等典型案例,重点解析“黄金三角区”避险原则、火灾逃生“弯腰低姿捂口鼻”三要素等实用技能,强调“防灾功夫在平时,危急时刻保平安”的安全理念,普及防灾减灾常识,持续提升全体师生应急避险能力,为校园安全筑牢坚实屏障。针对地震时师生可能在教室、宿舍等场所出现的情况,组织师生开展紧急疏散演练。据统计,全县累计开展应急演练110余场,近7万名师生参与,校园安全屏障越筑越牢。
未来,宜宾市将持续推进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宣传教育活动,实现宣传全覆盖。通过强化隐患排查、提升应急技能,让每位市民成为防灾减灾的“第一响应人”,共同守护家园安全。
(责任编辑: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