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通知》(教基厅函(2024)32号)等文件精神,进一步探索人工智能赋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4月28-29日,由北京国培京师教育科学研究院、四川西部教育研究院和宜宾市南溪区教师培训中心主办的“2025年人工智能赋能中小学教育教学经验交流大会”在福临小学会议室隆重举行。此次大会汇聚了众多教育领域的权威专家、学者以及一线教育工作者,共同围绕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展开深入探讨与经验分享。
开幕致辞,奠定大会基调
28日上午,大会正式拉开帷幕。宜宾市南溪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育和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赵敏首先登台致辞,他在发言中强调了人工智能在当下教育变革中的重要战略地位,指出这是推动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契机,并对本次大会的召开表达了高度的期待。紧接着,大会嘉宾安徽省阜阳理工学院党委书记、安徽省政府督学刁卫华以及主办方代表西部教育研究院执行院长李鹏飞依次发表讲话,他们分别从不同角度阐述了人工智能为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表达对通过本次大会凝聚各方智慧,推动人工智能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中应用的殷切期望。
主旨报告,引领前沿思考
在主旨报告环节,北京师范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教授骆祖莹以“人工智能赋能下的基础教育创新实践”为题,结合国内外前沿的教育理念与实践案例,深入剖析了人工智能如何从教学模式、课程设计、学生评价等多个维度对基础教育进行创新赋能,为与会者打开了全新的视野。成都大学教授、四川西部教育研究院院长陈大伟以“人工智能赋能教师观课改课与专业发展”为题,凭借深厚的学术功底与丰富的实践经验,围绕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融合,提出了诸多独到的见解与前瞻性的思考,引发了现场参会人员的强烈共鸣与热烈讨论。
多元分享,探索应用路径
28日下午,西安经开三小党支部书记、校长张海兰以“人工智能及小先生讲堂赋能‘1+n’种子课程”为主题,详细介绍了如何借助人工智能技术优化课程体系,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南充市营山县教师服务中心主任刘小兵则聚焦“数字技术赋能名师工作室营山实践”,分享了名师工作室在运用数字技术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与教学质量方面的宝贵经验。随后,北京国培京师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数字化研究中心特聘专家王群力、四川天府新区教育学会人工智能专委会理事长文鹏和北京国培京师教育科学研究院办公室主任刘季宏等专家分别从“打通教育数字化'最后一公里'”、“让极简 + AI 成为教育新常态”、“让技术的梦想照进一线教学的现实”等角度出发,带来了一系列紧贴教育教学实际的分享,为参会者提供了丰富的实践参考。
29日上午,分享热度不减。宜宾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曾安平带来“人工智能赋能基础教育的几点思考”,从理论层面深入分析了人工智能在基础教育中应用的关键要点与发展方向;宜宾市南溪区福临小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唐利结合福临小学的实际情况,生动讲述了福临小学教育数字化建设实践过程中的探索与收获;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成都附属小学副校长陈川围绕“人工智能教育基地建设及思考”,介绍了教育基地在整合资源、推动人工智能教育普及方面的重要作用;双流区实验小学外国语学校校长周晓玲以“作文智能教学、训练和测评的实践”为主题,介绍如何借助智能工具,实现作文教学精准指导,助力提升学生作文水平。此外,北京师范大学重庆校友会秘书长唐志伟、国培京师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数字化研究中心研究员许毅等专家分别就“基于AI技术的中小学精准教学”等内容进行了详细阐述,为一线教师在教学中更好地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提供了具体的操作指引。
总结展望,共绘教育蓝图
在大会的最后阶段,北京国培京师教育科学研究院办公室主任刘季宏对此次大会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总结。他回顾了大会期间各个环节的精彩瞬间与重要成果,高度评价了专家们的分享以及与会者的积极参与。
本次“2025年人工智能赋能中小学教育教学经验交流大会”的成功举办,为教育工作者们搭建了一个高水准的交流与学习平台。一系列高质量的报告、分享与交流活动,不仅促进了人工智能在中小学教育教学领域的应用探索,更为教育数字化转型注入了新的动力。
(责任编辑: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