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守望者
引言:匠心如炬
匠心如炬照四方,育人之路映辉煌。
春风化雨润桃李,匠心独运铸栋梁。
在这片教育的沃野上,双谊师者以匠心为经纬,以热忱为舟楫;
引领学子遨游智慧沧溟,
于方寸课桌见天地,在寻常笔墨悟真章。
今日
让我们走近双谊镇中心学校李练勤老师,
聆听他“教育守望者”的故事
李练勤老师,曾用名李云。
执教38年,区县级名师,区县级三星级班主任,市级骨干教师,省级课改工作先进个人,致力于让每堂课都成为师生共长的诗和远方。他常说:风有风的自由,云有云的温柔,人人都喜欢诗和远方,其实生命不仅只有眼前的苟且,心中应有诗和远方。生活无处不风景,心宽满目皆花开,眼前的未必就是苟且,把当下的工作做好,在平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依旧保持热爱,守住初心,坚持下去,这何尝不是诗和远方。生活如初恋,何尝秋风冷画屏,诗和远方不在于距离,而在于内心,内心有诗和远方,哪里都是诗和远方。
躬身为关爱留守儿童的志愿者
走访关爱留守儿童,立身为梯,躬身为桥,把初心和使命写在教育教学的第一线,定格在立德树人的征程中,把立德树人的目标延伸到未来。
图为留守儿童传道解惑
立身为关注学生学习状态的陪伴者
面对目前孩子们“圈养式”的状态,好些学生疏远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学生的学习状态不得不引起有良知的教育者的关注,于是商定成立《“影子学生”实践探究》课题组,寻找影响学生学习状态的问题,反思学生出现不良学习状态的原因,从而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让学生的学习状态持续向好。
图为全体“影子学生”合影
他自愿成为七年级3班学生圣积(化名)的影子学生。他和他一起做眼保健操,一起翻手腕,一起午休,一起午餐,一起听课,一起作业,一起讨论,一起读书……
图为与“影子学生”一起翻手腕 图为与“影子学生”一起午休
浇花浇根,育人育心。教育事业,就其本质来说,是培养人的事业。偶尔一次并不一定具有“穿石”的效果,坚信连续性和累积性的“水滴”最终会达到“石穿”的育人效果。潜移默化的不断的渗透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些核心价值观,学生定能在言行中彰显正能量。
图为“早起的孩子有书读”
立身为“影子学生”的探究过程中,他体验了一个“困难学生”的心路历程,他意识到:学校教育如果不能尊重、关注每个孩子的内心体验,就无法助力生命的成长。教育需要为每一个孩子而设计,为每一个孩子的当下和未来而努力,教育需要返璞归真——真学习、真育人、真办学。
活动中,他更真切地感受到敬畏的意义。敬畏知识,每一位师生都在学习中走向精神的富足;敬畏师长,每一位老师和家长都是一座高山;敬畏儿童,每一位成人在教育中都应怀有谦卑之心;敬畏科学,每一位教育者都要回到应有的规律上来慢工细作……
最让他惊讶的是:在不同的教育场景中,孩子们表现出很强的适应性;多数孩子能够主动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以实现与教师教学风格的对接,始终处在专注的状态;每一天孩子们都要面对不同学科的老师,主动适应才会有主动学习力;每个孩子都有天然的学习力……
俯身为乡村孩子潜能的激励者
生活虐他千百遍,他却待你如初恋。他非常欣赏印度大诗人泰戈尔的名句:樵夫问树要斧柄,树便给了他。他像这树一样对待工作无怨无悔地付出,这是他的选择,也是他从教参加教书育人工作的初衷。
课堂上,他抽问影子学生东杨《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东杨答不出来。午休时,东杨来到他面前:“老师,下午来背可以吗?”在他指导和鼓励下,东杨很流畅的背了出来,又高兴的回去与同伴玩耍了。
三尺讲台,道不尽酸甜苦辣,两尺黑板,写不完人生风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教师的责任就是点亮学生心中的灯。只有爱自己的学生才能感受人生的幸福,才能让平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出花来;只有立德树人赶上时代的步伐,才能交出一份写满学生至上大爱无疆的时代答卷。
素尺存悠扬,春华志远方;少时亮心灯,未来挺脊梁。
师者如光
师者如光越千嶂,烛照云程九万重。
桃李不言蹊自成,匠心有道韵无穷。
在这永恒的耕耘中,
每位双谊教师都是破晓的晨星,
以知识为光年,以师德为轨道,
在浩瀚银河中点亮求索的航标。
让我们铭记这些托举星辰的手掌,
让师道长虹永远绚烂于教育的天际。
(责任编辑: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