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技术是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前沿领域,深刻影响了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深刻改变了人们思考、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方式。学习、理解、运用好人工智能技术,特别是用人工智能技术改进、帮助教育教学,是当前和今后教师的一项重要技能。近日,有幸邀请到四川师范大学计科院教师周雄俊教授来我校,围绕《AI赋能教学的深度应用与实操》主题开展了专题讲座。
讲座中,周雄俊教授提出核心观点:人工智能不能仅当工具用。他指出,工具的本质是提升效率、缩短时间,却无法改变事物本质,若将AI仅视作工具,只能降低教师工作量、提升学习反馈效率,难以改变教学本质,甚至可能增加教师负担。因此,他认为AI应被定位为“善学习、懂模仿、能推理、快反应、够理性、无边界、不内耗”的多角色伙伴,可扮演助理(处理重复性工作)、同事(坦诚交流减少内耗)、导师(开拓思路)三种角色,这也要求教师从“打工人”转变为小团队领导者,学生也能借助AI获得更好的学习支持。
周雄俊教授结合人工智能在教学应用中的案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在AI工具实操方面,分享了很多有用的工具和建议。周雄俊教授推荐了一些如Ourteacher、“小云雀”等手机端人工智能工具,这些工具用法简单,1-5分钟即可上手,可实现图片、视频、音效生成。他还分享了一些实操技巧,如图片生成可凭空描述、参考图片或多图层设置;视频生成可在图片基础上描述动态效果;修改图片时,可借助AI初步修改,再用简单截图粘贴技术完善,降低专业软件使用门槛等。
周雄俊教授强调,AI要助力于教学,AI与教学相融合,需倡导“AI+教学”而非“教学+AI”。国家发文明确“AI+教育/教学”定位,二者核心差异在于逻辑起点:“教学+AI”是先定教学方案再用AI替换环节,仅增形式花样,未改教学本质,可能增加工作量;“AI+教学”则基于AI能力重构教学逻辑,先思考“有了AI,这节课该如何构建”,更贴合数字化转型需求。
讲座中周雄俊教授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语言幽默风趣,会后老师们纷纷表示收获很大,当前正处于国家重视教育数字化转型期,AI能帮助教师降低技术学习难度,大大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责任编辑:赵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