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9月5日上午,东兴区2025年小学语文一年级新教材培训在外小向善楼报告厅拉开帷幕。此次培训由东兴区教师发展中心主办,内江市东兴区外国语小学校和东兴区王群名师工作室承办,全区近两百名一年级语文教师齐聚一堂,共赴这场专业成长的秋日之约。
培训伊始,外国语小学校党总支书记吴德斌致辞。他深情回顾王群名师工作室近年来深耕教育、辐射引领的动人事迹:五赴凉山,播撒希望;培训教师逾4000余人次,践行“最远的足迹、最广的辐射、最实的帮扶”。他勉励教师以此次培训为契机,提升专业素养,优化教学手段,提升教学质量。
随后,东兴区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赖勇作开班讲话。他指出,此次培训是新教材落地的关键一步,是落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推进科学使用新教材的重要举措。一年级是儿童正式接受系统语文教育的起点,是学习习惯、语文兴趣、核心素养奠基的重要时期,他寄语教师们带着教学中的真实问题来,带着可迁移的策略走,将所学化为课堂上的点滴实践,不断提升教学实效,真正实现“学—思—行”一体化。
钟永菊老师作为内江市教科所小学语文教研员,她的专题讲座《目标准确,要素清晰,方法得当——统编语文一年级教材教学建议》紧扣教学核心,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堪称“一年级语文教学操作手册”。她为老师们梳理了一年级语文的拼音、识字、写字、阅读、写作等到底该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的关键问题;她还强调语文教学必须要慢下来,一步一个脚印,不要滥用课件,影响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教学要切实有效,不可功利化。参训的老师们聚精会神,认真聆听,仔细记录,纷纷表示均有醍醐灌顶、恍然大悟之感。
喻兰老师以《童蒙之学,始于拼音》为题,分享了她26年的一线教学智慧:遵循拼音教学逻辑顺序,难点分层突破,教学方法多元融合,传统与创新结合;通过编儿歌、顺口溜、编故事等趣味十足的方法,把拼音运用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让抽象的拼音符号变得生动形象。
魏楚君老师的讲座是《理解新教材,快乐学生字》,她向大家分享了自己的识字和写字的教学经验。她倡导既要教学有法,激发识字写字兴趣,更要严格要求,培养学生良好习惯。要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准确识记汉字,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汉字背后的文化内涵,为学生的书写和终身学习夯实基础。
张红玉老师以《新课标引领下的阅读教学实践与反思》为主题,倡导一年级阅读启蒙的核心是“种下喜欢的种子”,而非急于追求读懂多少;教师要允许学生“囫囵吞枣”,只要愿意翻书,就是进步;老师要保护孩子们的“奇思妙想”,要以身作则,传递“阅读是一件快乐的事”,让学生爱上阅读。
兰丽老师以《听见童声,看见成长》为题,针对四类话题精准施策,通过游戏、生活、故事情境激发交流兴趣。教学中依托“小贴士”明确目标,聚焦倾听、礼貌等习惯培养,以及时激励、成果展示与家校联动的正向反馈,助力学生“愿意说、会倾听、懂礼貌”,夯实语文口语交际基础。
王群副校长的讲座以《三力推动,专业提升——如何打造有趣有效的语文课堂》为主题,为教师专业成长注入深层动力。她分享了用拼音儿歌激趣、生字字谜促记忆、习作鼓励大胆畅言等生动案例,展现了教育的智慧与温度。她倡导“强校必须强师”,教师一定要多看书,多读书,多思考,多向身边的老教师请教,勤于教学反思,勇于实践创新。她鼓励年轻教师唯有不断提升学习力、思考力、行动力,才能让自己的专业技能得到提升,教学方法得到改进,才能实现语文课堂的“有趣、有效”,继而切实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活动最后,东兴区教师发展中心小学语文教研员叶霞老师以《在启蒙的灯火里,共赴语文之约》为题,高度评价本次培训“主题聚焦、内容扎实、专家引领、实践导向”。
她首先感谢市教科所钟永菊老师的专题讲座真正做到了“精准把脉、科学开方”,像一盏明灯,照亮东兴小语人前行的方向。其次赞扬王群副校长始终以“双肩挑”的姿态行走于教育前沿——肩上是管理者的责任担当,脚下是课堂者的深耕足迹;其带领的教师团队已成为区域小学语文的“灯塔”,她们切实以语文教学为载体,以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为己任,是所有教师学习的榜样。叶霞老师也高度评价其他四位主讲人从真实课堂出发,用鲜活案例说话,既有方法提炼,又有情感温度,真正实现了“从教学中来,到教学中去”。
最后,叶霞老师对东兴区小语教师寄予两点希望:第一,要“依标教学,趣中启智”,要从儿童视角来设计教学,坚决杜绝“拔高要求”“机械训练”;第二,教育要“顺学而教,静待成长”,不可急功近利,而要脚踏实地。
(责任编辑:赵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