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汲取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2025年7月5日,水南镇组织29个村(社区)书记以及镇直各部门负责人前往成都市温江区寿安镇岷江村和新都区斑竹园街道双龙村,深入学习村集体经济发展、乡村治理以及农商文旅科体融合发展等方面的宝贵经验。
岷江村杨家院子的振兴密钥
以“微更新”理念重塑乡村空间,将闲置农房改造为特色民宿、文创工坊,既保留传统民居风貌,又激活沉睡资源;通过“党支部+项目运营团队”模式,整合土地、人力等要素,发展花卉种植、生态旅游等特色产业,推动集体经济与村民收入双提升。这种“颜值变现、资源变金”的发展路径,为水南镇统筹推进人居环境整治、盘活集体资产、培育特色产业提供了新思路,启发我们以系统性思维破解乡村发展难题,让乡村既有“面子”更有“里子”。
蜀学文脉里的乡村蝶变之道
在岷江村岷江书院,先师堂庄严肃穆,山长室古朴雅致,国学讲堂、藏书阁等空间错落有致,室外诵读区与客舍、食舍相映成趣。书院定期举办国学讲堂、非遗体验等活动,吸引大量研学团队和文化爱好者,成为岷江村文旅融合发展的核心IP。其“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模式,不仅盘活乡村闲置资源,还提升村民文化自信,为乡村治理注入新活力。这种传统文化与现代产业深度融合的实践,为我们提供了极具参考价值的样本,深刻认识到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巨大潜力。
党建赋能产业的振兴纪实
在双龙村双龙田园核心区,以村党委为核心,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领办集体经济,村民以188亩土地、285万资金众筹入股,成立农业合作社,盘活林盘院落资源,打造“双龙田园”田园综合体。鱼蛙虾稻田养殖、水果采摘产业兴旺,“双龙驿站”、青蛙繁殖科普示范基地等项目落地生根,构建起农商文旅科体融合发展示范区。联合周边5个村(社区)成立新都区村集体经济总部(协会),以“协会+公司”模式实现“公益+市场”双轮驱动,资产从400万元跃升至4000万元,年营收突破800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45.68万元。省级美丽乡村、乡村振兴示范村等多项荣誉加身的背后,是双龙村探索出的强村富民新路径,是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振兴实践样本。
大家纷纷表示,通过实地交流学习,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深刻认识到自身的差距与不足,也明确了未来努力的方向。此后,大家将认真总结学习成果,结合本地实际,将所学经验运用到工作中,努力推动水南镇产业发展、乡村治理等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为水南镇的乡村振兴事业注入新的活力。
(责任编辑:赵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