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桥,在乡村曾经是很普遍的,造型也是千姿百态。一座桥如果有礅、有拱、有栏杆、有桥面,这在当时算得上“有档次”了。
在南充市高坪区擦耳镇,就有这样一座石拱桥,叫柏家新拱桥。

柏家新拱桥从前叫仁寿桥。
01清代建筑坚固如昨
柏家新拱桥位于擦耳镇新拱桥村的四面山附近。
四面山海拔485米,这在当地是最高的一座山。曾经庙宇繁盛,香火十分旺盛,林木葱郁。当年为了阻止流寇的进攻,村民在上面修建了8道寨门,安置了40多门大炮。如今,寨门被毁,大炮也陆续被相关部门拆走,只留下了这座寺庙。
春日的乡村,草长莺飞,树木吐露新芽,桃树、李树含苞欲放。从南充市高坪区城区出发约半个小时,来到新拱桥村委会。继续沿着村道前行两三公里,一侧有一条小河,水流潺潺。突然,一桥横卧两岸。当地村民告知,这就是柏家新拱桥。
站在桥面一侧,距离五六米远,平视,桥并不壮观,但古朴沧桑感扑面而来。桥是单拱石桥,高9米、跨度7米、宽4米。桥墩、桥身、栏杆都是用条石修成,每块条石一般长2米、宽80厘米、高60厘米。让人惊叹的是,在当年的条件下,如此重的条石是如何堆砌上去的,而且整得规范整齐。近距离观看,条石之间的接缝严密,处理很精细。而条石之间的接缝,全是用糯米和石灰调制,用手使劲去抠,灰浆纹丝不动。其坚固程度绝不亚于当今的水泥、河沙混合物。再下到桥下面观察,拱顶高耸,桥身顿时高大起来,桥拱倒影在河水中,形成一个椭圆。捡起一小石头掷于水中,倒影立即生动起来。
桥究竟建于哪一年,已无从考证。曾任南充市高坪区交通运输局副局长和擦耳镇副镇长的蓝琳介绍说,区交通运输局曾邀请有关桥梁和文史专家考证过柏家新拱桥,认为桥具有典型的清代建筑风格,推断至今有二百六七十年历史。新拱桥村党支部书记柏在雄介绍,当年桥修成后,曾立有一碑,上面皆是文言文书写,详细记录了桥的修建时间、经过等。只可惜后来在修建道路时,碑被毁,被用作建筑材料,再无处可寻了。柏在雄还说,1980年涨大水的时候,山洪爆发,漫过了桥面,但是山洪退去后,桥一点也没有损坏。上世纪90年代修建达成铁路复线,路线从擦耳镇穿过,境内有工程,每天四五十吨以上的载重车在上面来回跑,桥也安然无恙。至今,桥坚固如昨。
02伍柏两家接力修桥
以四面山为龙头,附近九座山峰相连,形似一条巨龙横卧山梁,远观栩栩如生,村民称之为“九节龙”。
“九节龙”的来历,有一段精彩传奇的故事:相传几千年前,在这青山绿水间住着三位美丽的姑娘,她们勇斗盘踞在这里的恶龙。恶龙被杀死后,它的龙尾变成了九座连绵起伏的山包,状如一条龙。
柏家石拱桥,早年不姓柏,也不是柏家的,而是伍家的。据村民说,当年在今蓬安县利溪镇一带,有一个人叫伍玉文,去世后,后人就将其葬到四面山“九节龙”的龙头附近。
伍家是异地人,为感恩当地村民的宽容,伍家承诺在四面山下面的河道上为当地村民修建一座桥,以方便出行。河叫擦耳河,是当地的一条重要河流,河段长度近30公里,流经会龙镇、江陵镇、擦耳镇等多个镇。就是这条河,阻隔了两岸村民出行。伍家的善举,得到村民的支持。
之后,伍家很快动工修桥。当年,修桥建路不像现在有这么多机械助力,大多是人工,桥只是断断续续修建。前前后后经过10多年,一座石拱桥建成了。伍家人取名仁寿桥,石条做的桥墩,石条做的拱,石条砌的栏杆,这是当时村里第一座桥。桥很是气派,桥身高高凸出,高出地面很多。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两端如何上下,而此时伍家无力再继续修建,孤零零的桥就搁置在那里。
桥的附近有一户人家姓柏,柏姓在当地是大姓,也素有乐善好施的风范。于是柏家与伍家商议,愿出资接续修桥,伍家欣然同意,并干脆把桥交给柏家管理,于是改名为柏家拱桥。柏家接手后,很快在桥的两头修建石梯,一端18级,另一端21级。终于,祖祖辈辈被河流阻隔的村民,因为这座桥两岸相通了。
后来,柏家也把拱桥交给了村集体。为有别于原来的意义,柏家拱桥被改名为柏家新拱桥。
03造福百姓的致富桥
上世纪50年代,新中国大规模开展桥梁、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擦耳镇也投身如火如荼的建设中。柏家新拱桥两端规划成了公路,桥成为村道的连接部分,两端高高的梯级被清除了,只保留了桥身和桥面,但石条铺成的桥面多年来一直保留着,直到前几年全面脱贫攻坚,提升村道路时才铺成了柏油路。
擦耳镇是川东北“桃乡”,其油桃远近闻名,春赏桃花、初夏采桃成为当地盛大的文旅活动。这里,以“桃源”文化为主题,重点打造出以“桃花岭、桃花山、桃花谷”为载体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乡村旅游风景区,并于2017年底成功创建为3A风景区。作为“全省旅游扶贫示范”的新拱桥村,是全镇油桃产业核心区域,四面山也因为历史厚重、景色优美,成为一个重要景点。春天,漫山遍野的桃花、李花、梨花绚丽多彩,游人如织;初夏,油桃挂满枝头,讨人喜爱。
曾经只是简单地用来连通两岸的柏家新拱桥,成为村民的致富桥。在这座桥的两端,一头连着江陵镇,一头连着擦耳镇、会龙镇,几个产业大镇互连互通。在桃花灼灼、桃李飘香的季节里,一拨又一拨游人经过柏家新拱桥,直达四面山顶,或者达到江陵镇的省级示范农业主题公园、3A级景区凤仪湾,一车又一车水果也通过柏家新拱桥走进城里的千家万户。
如今在乡村,石拱桥已是不多,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钢筋水泥桥。那些石墩桥、石拱桥,看似简陋,却也是一道风景。就如这柏家新拱桥,或许是因为沉淀了一段深远而安静的岁月,它朴素中蕴含生气,简易中透出坚毅。一座桥就是一段历史,一座桥也是一个故事。
(责任编辑:林海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