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西充县人民医院内六科,有这样一位医生,她的战场不在无影灯下的手术台,而在于日复一日的门诊、病房和血液净化中心。她的病人,许多需要与她相伴数年,他们之间的关系,早已超越了普通的医患,更像是共同抗击病魔的“战友”。她,就是内六科副主任程青青——一位专注于守护人体“净水系统”(肾脏)的健康,为肾友们人生风雨“摆渡”的医者。
深耕十四载,从青涩学子到市级专家
从西南医科大学毕业,到在南充市中心医院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再到奔赴四川省人民医院完成进修,程青青的从医之路,是一条清晰而坚定的专业攀登之路。
“规培打下了坚实的临床基础,而在省医院的进修,则让我对肾脏病的前沿诊疗技术和长期管理理念有了更深的理解。”程青青坦言,每一次外出学习,都让她深感责任重大,“我必须把最新的、最有效的治疗方案带回来,让家乡的百姓不出远门就能得到规范的诊疗。”

程青青外出培训(右一)
更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我院最年轻的副主任医师之一,这份成绩背后,是她对肾脏病事业的专注与付出。“我们科室年轻,这恰恰是我们的优势。我们更愿意学习接受新理念、新技术。”程青青这样说到,正是这份执着与努力,让她不仅成为科室的中流砥柱,更当选为“南充市肾脏病医疗控制中心委员及专家组成员”。
不仅是看病,更是“管理”人生
程青青副主任的擅长领域,紧密围绕着“长期”与“管理”这两个关键词。对于慢性肾脏病患者而言,疾病管理是一场贯穿生命的“马拉松”。在门诊,为慢性肾脏病患者制定合适的方案,能够延缓肾功能减退,使病人不那么快进入透析。

在血液净化中心,她是为血透患者“量身定制”生命线的人。透析方案并非千篇一律,她需要根据患者的体重、残肾功能、并发症等情况,精细调整透析频率和脱水量。“目标不仅仅是维持生命,更是要让他们有质量地生活,能够回归家庭和社会。
“我的工作不仅仅是开药方,更重要的是教会患者如何与疾病和平共处,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程青青说,她尤其注重对患者的健康教育,从严格的低盐低脂饮食、精准的液体摄入,到规律的作息和情绪管理,她不厌其烦地为每一位患者制定个性化的管理方案。
是医生,更是长期的“健康伙伴”
与许多急性病诊疗不同,肾脏内科的医患关系,因长久的陪伴而显得格外深厚。许多血透患者每周都要见到程主任两三次,这种频繁的接触,让他们之间建立了深厚的信任与情谊。

四年前,一位年仅26岁的患者因持续恶心、呕吐前来就诊,检查结果令人震惊:血肌酐高达1250μmol/L, EGFR仅剩6ml/min,被确诊为尿毒症,必须立即开始透析治疗。
在最初的几个月里,她每周三次往返医院进行血液透析,但内心始终无法接受这个现实。她拒绝与家人交流,治疗间隙总是独自躲在角落看手机,体重也从60公斤下降到52公斤。护士记录显示,她曾连续三次在透析过程中一言不发。
察觉到她的异常沉默后,程医生每次查房都会特意多停留几分钟。起初只是简单询问身体状况,后来渐渐聊到她的家人、工作,她喜欢的小猫和电影……在周而复始地耐心沟通下,患者开始主动倾诉自己的困惑与不安。渐渐地,她的心扉打开了,三个月后,她主动加入了我们医院的肾友互助小组,开始积极配合治疗,人也变得开朗起来。随着身心状态的逐步稳定,今年三月该患者成功接受了肾移植手术,开启了人生的新篇章。

像她这样的患者并不少见——从最初的否认、逃避,到后来的接纳、面对,再到最终回归正常生活,每一步都充满挑战,却也饱含希望。他们用自身的勇气和坚持,印证了医患同心、共渡难关的力量。
健康提醒:早发现是守护肾脏的关键
针对大众如何预防肾脏疾病,程青青副主任给出了核心建议:高危人群要警惕:
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是慢性肾脏病的高危人群,必须严格控制血压、血糖,并定期检查尿常规和肾功能。

关注身体“信号弹”:如果出现:异常的眼睑或双下肢浮肿、泡沫尿(小便泡沫细密且久不消散)、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应高度警惕,及时就医筛查。
慎用药物:避免滥用可能损伤肾脏的药物,如某些止痛药、偏方等,用药需遵医嘱。
程青青,这位在平凡岗位上坚守了十四年的医者,用她的专业、耐心和爱心,为无数肾友和他们的家庭点亮了希望之光。她不仅是妙手仁心的医生,更是肾友们生命中可靠的“摆渡人”,稳稳地守护着他们在疾病的河流中,驶向充满希望的彼岸。

程青青
副主任医师
程青青 内六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毕业于西南医科大学,南充市肾脏病医疗控制中心委员及专家组成员。先后于南充市中心医院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于四川省人民医院完成进修学习。擅长常见肾脏疾病诊治,慢性肾病管理,血液净化方案制定及血透病人长期管理。
门诊时间:周一上午
(责任编辑:林海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