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蓉城,银杏飞舞。2023年12月5日-6日,高县硕勋小学校华春梅和代明廷两位语文老师去到成都机投小学校参加了“2023年四川省中小学自导式教学优质课决赛”观摩活动。这次活动,呈现了来自全省各地优秀教师的优质课,老师们巧妙的教学设计、精美的板书、教师的引导、学生的精彩表现……无不让人啧啧称奇!
探远大志向,明爱国之心
中华有少年,姓周名恩来。第一节课是由资阳县雁江区第一小学的李晓瑜执教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李老师先是以《大江歌罢掉头东》为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再以中心问题“为什么一个十二三岁的少年会立下这样的志向”为线索,将学生带回了那个列强占据、任人欺侮的年代,体会到了中华的不振与少年周恩来的爱国之情。
游西沙群岛,寻找关键句
西沙群岛风景美,关键句子踪迹显。第二节是成都东部新区三岔湖小学校的孟阿敏执教的《富饶的西沙群岛》,孟老师教学基本功扎实,设计合理,借助“登岛观鸟,认识关键句”“探秘西沙,寻找关键句”这两个任务,以境生情,以读促“悟”,从扶到放,引导创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抓住“人”“事”“景”,感悟征夫情
大漠风沙紧,豪情壮志起。第三节是眉山市东坡区齐通小学的周思敏老师执教的《凉州词》。周老师以自己学校的所在地东坡区引出诗人苏轼,激发了学生的浓厚兴趣。接着在理解了大体诗意的基础上,放手学生自主圈画关键词,走进诗中景,体会诗中情,环环相扣,过度自然。
初学文言文,“读”“解”“悟”帮忙
司马光砸缸,万世永流芳。第四节是泸州市龙马潭区天立小学刘珈老师执教的《司马光》。刘老师借助“我能读好文言文”“我能理解文言文”“我能感悟人物品质”这三个环环相扣的学习任务,达成了教学目标,突破了重难点。其中的即兴表演设计巧妙,让文言文的学习变得生动有趣起来。
聚焦人物言行,体会人物品质
“诺曼底”号沉海底,哈尔威灵升天堂。第五节课是成都七中英才学校李询老师执教的《“诺曼底”号遇难记》,他的中心任务是体会人物形象。为了带着孩子充分感悟“这是一位什么样的船长?”,李老师做足了功夫。他截取了“诺曼底”号遇难的电影片段,让孩子去感受当时的场景,并把课文的相关段落读好。其次,他还引导学生自主抓住人物的语言和动作,体会到哈尔威船长镇定自若、舍己为人等美好品质。
西门豹巧治邺,讲故事有妙招
时光如穿浪淘沙,青史留名功不没。第六节课是成都市新都区旃檀小学校黎秋梅老师执教的《西门豹治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学习过程中,黎老师牢牢把握教学目标,通过设立学习关卡,教给学生复述课文的方法,让学生能够简要复述故事内容。她还以问题“西门豹的方法好在何处”为导向,层层深入,让学生从讨论中体会人物的机智与一心为民,整个课堂扎实有效。
敕勒川上牛羊壮,诗中有画悟情感
古来思乡愁,今我离家久。第七节课是泸州市忠山学校黄黛老师执教的《敕勒歌》。黄老师以三个任务开展教学活动,其中第二个任务“一起想画面”通过出示图片,引导孩子从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这三个方面说出了对敕勒川的印象,让孩子们在读中悟,读中思,读中学。
风吹田野运河上,搭建支架讲故事
第八节课是成都市机投小学校张小燕老师执教的《风娃娃》。张老师通过搭建支架“风娃娃来到 ,看见 ,他 (怎么做), (结果)”,抓住具体动作和做法,梳理结构,从扶到放,让学生轻松地把风娃娃的故事讲得完整生动。
千古第一赵州桥,概括列举介绍详
赵州桥上风光美,劳动人民智慧大。第九节课是泸州师范附属小学校陈思静老师执教的《赵州桥》。陈老师通过设置任务“感知美观,探究写法”,带领学生去到赵州桥上体会第三自然段是怎样把赵州桥的“美观”写清楚的。其后,陈老师还开展了“学做导游,清楚介绍”的活动,让学生自学、小班讨论,全班交流时,能够大胆展示自我。
边声连角起,深怀悲与壮
最后一节课是冕宁县高阳小学校李菊英老师执教的《出塞》。李老师以单元人文主题“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激起了学生的爱国心。接着分别从“人未还”和“不度阴山”两句中引导学生体会边塞征夫的悲壮与豪迈,从“读通”到“读懂”,激发学生大胆地思考,锻炼了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最后的三连问,道尽了古代无数人民的血与泪,亦让学生更加体会到幸福的今天是多么地来之不易。
最后,高县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中心的罗亚玲主任对此次赛课作了总结与点评。罗主任强调,自导式教学不是脱离课本教参课标的,而是区别于传统教学的新型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助益,希望教师们在教学中能够坚持并创新自导式教学,让自导式的作用得以体现。随后,罗主任宣布了比赛名次,本次比
赛圆满结束。
一次学习,终身受益。课程的学习虽已结束,但自导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之路却永无止境。在自导式教学的路上,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也许我们会面临很多阻碍与困难,但沿着披星戴月赶路的前辈们为我们踏平的道路走,只要我们保持教育热情,不惧困难,勇往直前,做一个不负初心的赶路人,就一定能走出另一番天地!
(责任编辑: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