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年轻干部的成长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基层是年轻干部的“试金石”,年轻干部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闯难关”,把握实际,“为”在当下,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将“法”字当头做功课、“干”字为要抓效率、“好”字为纲惠民生,不负光阴、勇毅前行,用青春书写靓丽的基层底色。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干部要“善为”,“法”字当头做功课。
国家的长治久安和青年干部的素质水平息息相关,因此青年干部要“善为”,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遵纪守法,廉洁自律。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从自我做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通过学法、知法、懂法、尊法、守法、用法,不走“歪路”、不试“巧路”、不走“岔路”,严于律己,增强法治意识,提高法治素养,用法律守护好老百姓,做“法律明白人”,当好学法“领头雁”。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干部要“敢为”,“干”字为要抓效率。
志存高远,方能登高望远;脚踏实地,方能行稳致远。从袁隆平深耕田间培育出杂交水稻,到屠呦呦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再到黄大发率众在绝壁凿出“生命渠”···这些故事告诉我们,成功总是孕育在“实干”的征途上。当面对数以千计的难题时,要以“不畏艰辛,奋发图强”的实干姿态,挺膺担当,提高效率,及时找准难点痛点堵点,一步一个脚印去丈量民情民意,把问题解决在萌芽期,交出亮眼的额“成绩单”。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干部要“有为”,“好”字为纲惠民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枝一叶总关情,所谓“关情”就是用好基层干部手中的“权”去关注群众的感情、关注服务的温度、关注民生的福祉。在群众眼里事关己身的都不是“小事”,而是日常生活中的“大事”。近年来,基层借助“民生微实事”,聚焦社区环境绿化美化、公共设施维护提升等与群众息息相关的内容,广泛实施各类“微改造”,通过“小切口”撬动基层治理“大民生”,不仅有效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而且有力推动了基层治理走深走实。
(责任编辑: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