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改革开放,统筹发展和安全,实现长治久安,都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增强忧患意识,主动防范化解风险,发扬斗争精神。发扬斗争精神既需要不惧风险,敢于斗争;也要增强本领,善于斗争。
筑牢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思想根基。实现伟大梦想需要靠伟大斗争来攻坚克难,而进行伟大斗争离不开科学的理论指南和行动纲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是指导新时代伟大斗争的科学理论,必须充分发挥理论成果对斗争实践的指导作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总钥匙,党员干部必须学懂弄通其中蕴含的实践品格,灵活运用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科学研判和有效化解我们当下所面临的风险挑战,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
坚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原则立场。党的斗争的根本方向是维护党的领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斗争原则来看,凡是危害党的领导地位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危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等核心利益和人民根本利益、迟滞民族复兴的各种风险挑战,必须头脑清醒、立场坚定、敢于出击、敢战能胜。“我们讲的斗争,不是为了斗争而斗争,也不是为了一己私利而斗争,而是为了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知重负重、苦干实干、攻坚克难”。新时代党员干部的斗争一定要以人民立场进行战略谋划,一切斗争必须要以人民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以人民利益作为判断的根本价值标准。
磨炼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意志品格。完成急难险重任务和化解处置风险挑战,既要不断提高斗争本领,也要不断磨炼斗争意志。加强思想淬炼,要把对科学理论、理想信念、初心使命的深刻认识,成功转化为主动迎战、不懈进取的责任担当;深化政治历练,要提高政治判断力和执行力,在重大政治原则问题上做到立场坚定,始终确保斗争的正确方向;重视实践锻炼,练就过硬的斗争本领,积累丰富的基层经验,不断提高应对风险挑战的能力和水平;强化意志磨炼,只有迎难而上、坚决斗争才有生路和出路,唯有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赢得尊严和主动,决不能有逃避退缩、妥协退让的“软骨病”和“恐惧症”。
(责任编辑: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