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层党建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时间:
当前位置:【官网】 > 自增地方频道 > 宜宾党建 > “研”途皆知识 “学”中悟成长——翠屏区宋家镇中心小学校组织2023年秋期研学活动

“研”途皆知识 “学”中悟成长——翠屏区宋家镇中心小学校组织2023年秋期研学活动

发布日期:2023-11-15 12:19 来源:翠屏区宋家镇中心小学校 作者:刘璐
点击量:

  研学,是行走的课堂,它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游玩与参观,是一场充满了文化力量的修行,旨在用生命影响生命,用灵魂影响灵魂,是一次开阔眼界、品味人生的成长之旅。


  为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丰富学习经历和生活体验,陶冶情操增长见识。11月10日,宋家镇中心小学校少先队代表们赴李庄古镇开展主题为“橙娃走家乡——五育并举促成长”的红色研学活动。

  早晨8:40 一百名少先队员代表们在操场集合整队查点人数。副校长李强强调此次研学活动的安全和纪律,以及分配随行教师的工作任务。校旗、队旗高高飞扬,孩子们一颗颗激动的心也早已按捺不住,踏着轻快的步伐,乘上大巴,满怀期待的研学旅行开始了。

  常言道,东有江苏昆山的周庄 ,西有四川宜宾的李庄。李庄,在抗战的艰难岁月里,默默承担起了守护中国文化的使命,李庄有了一个响亮的称号——中国李庄。李庄也因此被誉为中国文化的折射点,民族精神的涵养地,堪称文化脊梁。

  队员们首先到达此次研学旅行的第一站——李庄文化抗战博物馆,此博物馆是李庄家国情怀、文化抗战的历史缩影。在这里,同学们不仅领略到千里长江第一古镇的繁荣锦绣,更了解到那段在山河破碎风雨飘摇之时庇佑中华文脉的光辉历史。

  梁思成、林徽因旧居,也被称为“中国营造学社旧址”。在这里,队员们了解到旧居的建筑特色和风格,它是清代晚期四合院式民居建筑,1940年至1946年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和中国营造学社的同仁们在这里共同度过了极其艰苦的六年时光,并在此写作完成《中国建筑史》《图像中国建筑史》等一批建筑领域经典著作。

  跟随着导游老师的步伐,队员们来到了张家祠——同济大学旧址、中央博物院旧址。在抗日战争非常时期,中国的一大批大学和文化科研机构包括研究院、博物院、史语所等纷纷南迁,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为了保存中国的文化实力,知名专家学者们留下的许多感人的故事,深深打动了宋小孩子们……自“同大迁川、李庄欢迎,一切需要、地方供给”十六字电文发出起。多家国家级高等学府和研究机构纷纷迁驻李庄,知名专家学者云集,使李庄成为与重庆、成都、昆明齐名的抗战大后方的文化中心之一。小小的古镇一时间才俊云集,精英汇聚。


  下午,队员们来到“打珠院”开展木工以及造纸的实践体验课程,打珠院是李庄“一馆一址一池一街二十四院”中的“一院”。中国古建筑学家罗哲文在刚加入中国营造学社时,因年幼常爱与小伙伴们玩打弹珠的游戏,同为营造学社成员的卢绳编了一段打油诗来调侃他“早打珠晚打珠,日日打珠不读书”。虽然罗哲文热爱打弹珠游戏,但他勤奋好学,吃苦耐劳,后来在建筑方面取得了杰出成就。

  结合宜宾盛产竹子的特点,队员们体验了以竹浆为主的古法造纸术,在实践课程体验过程中,队员们感受到了浓厚的非遗文化和宜宾长江文化底蕴。

  木工课程体验中,学生学习到与“旋螺殿”如出一辙的木工技艺,从中窥见中国古代建筑匠人们的智慧,激发队员们的创造力和自信心。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带着满满的收获,此次充实而愉快的研学之旅结束了。这次研学将化成一个个字符、一张张图画,落在纸页上,成就一段美好的回忆。整个研学活动,队员们用双脚丈量历史,用双眼探寻文明,用双耳倾听故事,用双手创造成果,用心灵感悟情怀,在体验中成长,在实践中学习,更坚定了作为新时代好队员,为家乡建设,祖国发展贡献自己力量的想法。下一步,宋家中心校将继续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实践活动,推进“五育并举”的育人理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责任编辑:夏琴)

联系电话: 监督电话:13311535990 投稿邮箱 chinajcdj@sina.com 蜀ICP备2024088209号-1
中国基层党建网 | 关于我们 | 官方微博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中 国 基 层 党 建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