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湖管护“解放模式”推广以来,可久镇星山村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党建引领、干群参与,齐抓共管推进河湖长制工作,结合“解放模式”推广契机,按照“123”工作法,探索建立河湖管护新模式,统筹推进辖区水环境治理、水污染防治、水资源保护等工作,成效明显。
扭住党建引领一个核心,汇聚工作合力。可久镇星山村位于可久镇东北,山清水秀,景色优美。星山村以山区为主,属于纯农业行政村。辖区内还有县级河流二夹河,途经3个村民小组,流经村域里程6公里。曾荣获宜宾市文明村和“六无”平安村、四川省“六无”平安村和宜宾市卫生村、市级文明示范村、市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站、省级卫生村等称号。为了贯彻落实村级河长制工作精神,并结合星山村实际情况,对途径村辖区内的二夹河河段成立了由党支部书记为组长、村委会副主任为副组长、村下属单位村民小组负责人为成员的河长巡查管理机构。星山村充分发挥村党组织的核心引领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依托星山村村委会阵地,按照党委发动党支部、支部带领党员的原则,指导设立村级河长工作室,落实工作场所,固定工作人员,实行党支部书记负责抓总,普通党员分片包干,并通过制度上墙,明确村级河长工作室职责、履职规定及河(渠)问题处置流程,由村级河长工作室统筹河湖管理、环境治理、污染防治,实现河湖管护“一盘棋”,为辖区河湖长制工作推进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切实打通基层河湖管护的“最后一公里”。
坚持防治保护两项重点,同护水清岸绿。坚持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并重,一方面,星山村积极争取各类项目资金,改造提升曾经重点的“脏乱差”区域。推进“厕所革命”,新增沼气池48口,整治养殖点家庭农场等1处,沿河沿路新建改造垃圾池11座,农村生活污水和养殖户粪便排放量明显减少,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水环境基本呈现。另一方面,建立健全激励、反馈机制,通过村规民约、红黑榜评选、积分制和乡风文明生态超市评比等,引导激励村民积极参与水环境监督治理。设立河湖管护意见箱,广泛收集意见建议,并按“清单制+责任制+限时消号制”即来即办、快处快办涉湖涉河环境问题。通过政府主导,人大代表、村组干部、村民共同参与,星山村将蚕桑和竹子进行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并制订了公路河谷地带发展竹子、沙丘地带打扎桑园的计划,形成“公路+产业”的双循环发展模式,并且抓住政策带领大家发展桑园800余亩,翠竹500余亩,村民人均年收入也从3000元增加到2万元,实现年年递增,让村民住进了新房,开起了轿车,生活越过越美好,日子越过越富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得到深刻实践。
建好管护巡治三支队伍,确保常态长效。深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强化志愿服务队伍建设,深刻领会“解放模式”要义,成立党员志愿巡护队、巾帼志愿宣传队、河渠保洁队,构建起“一室三队一超市”的村级河湖管护体系。通过村民大会、坝坝会、农民夜校、巾帼宣传队入户宣传等形式,利用宣传单、微信群、公示栏等载体,宣传推广河湖管护“解放模式”,增强爱河护河意识。坚持定期开展河道堤防巡护,加强河道水域、农户聚居点环境卫生保护,做到环境问题“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上报、第一时间解决、第一时间反馈”,确保水质持续改善、环境持续向好,让“河长制”实现“河长治”。今年以来,三支队伍累计开展主题宣传、垃圾清理、河道巡护等工作60余次,覆盖宣讲对象500余人次,村民河湖保护意识显著增强,河湖管护工作质效明显提升。
(责任编辑: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