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长宁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团队成功为多名患者实行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双侧脑膜中动脉栓塞术,这标志着医院神经外科脑颅损伤微创救治水平再上新台阶。
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是血液集聚在蛛网膜与硬脑膜之间形成的慢性占位性病变,主要见于受过外伤的老年群体,发病率与致残率高,常出现头痛、头晕、肢体活动障碍、意识障碍、偏瘫等症状。
患者男性,76岁,近半年多来头晕头痛,步态不稳,言语表达不清,于8月15日入住医院神经外科。经检查,初步主要诊断为双侧额顶枕部硬膜下血肿、脑疝、左侧肢体偏瘫。
上图提示患者双侧慢性硬膜下积血
8月15日,神经外科团队在患者全身麻醉的情况下先行左侧额颞顶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释放颅内压力;9月1日,在患者全身麻醉的情况下行右侧额颞顶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
9月16日,在局部麻醉后,为患者行经股全脑血管造影+经皮超选择动脉造影,造影结果提示考虑患者脑膜中动脉供血区域渗血可能,因此采取双侧脑膜中动脉栓塞术。
手术结束后,术后造影提示患者双侧脑膜中动脉栓塞效果良好,各级血管通畅。
9月17日—9月18日,经神经外科林绍云主任医师和张成强主治医师查房,患者无需进行特殊治疗。9月19日,经医生同意后,患者已顺利出院。
据神经外科主任林绍云介绍,慢性硬膜下血肿是神经外科中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老年患者为高发群体。近期,医院已为多位患者成功实施脑膜中动脉栓塞术,让患者免受疾病困扰。
手术介绍
脑膜中动脉栓塞术是目前一种新型微创治疗方法,通过切断供应硬膜下血肿的未成熟毛细血管,减少硬膜下再出血和复发,与常规手术相比疗效更好,安全性更高,能降低手术相关并发症。
相比传统的治疗方式,脑膜中动脉栓塞术具备以下优势:
1.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复发率低;
2.可减低难治性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复发风险;
3.可促进血肿的吸收;
4.可作为慢性硬膜下血肿保守治疗失败的替代治疗;
5.可作为钻孔引流术后预防复发的替代治疗手段。
科室介绍
神经外科是长宁县人民医院重点专科之一,医疗技术已达到市内先进水平。现有医生6人,其中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1人,执业医师3人;护士16人,其中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3人,护师12人。
能开展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颅内动脉瘤支架植入术、脑膜中动脉栓塞术、全脑血管造影术、显微镜下颅内血肿清除术、自体颅骨缺损修补术、脑脊液漏修补术、颅骨骨折凹陷性骨折复位术、颅内肿瘤切除术、梗阻性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开放性颅脑外伤清创术,并于2018年正式成立为《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专科联盟医院》。
科室服务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竭诚为人民排忧解难。
科室服务电话:0831-4625135
医生简介
林绍云
主任医师 神经外科主任
1997年7月毕业于泸州医学院,在长宁县人民医院从事外科工作。先后在第三军医大新桥医院、华西医院、四川省肿瘤医院、宜宾二医院、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等进修学习。2019年评为宜宾市劳动能力鉴定医疗卫生专家库成员、宜宾市医学会神经外科专委会第六届委员会委员、宜宾市神经外科医疗质控分中心委员;2021年晋升主任医师,发表论文数篇。2023年被评为宜宾市介入医学专业委员,经常参加国家级、省级、市级的医疗学术会议,了解医学的新进展及新动态。
张成强
主治医师
2013年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毕业后在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从事临床医学工作,于2019年在四川华西医院进修神经外科,2022年在海军军医大学附属医院脑血管介入中心进修神经介入。擅长于神经外科各类疾病的临床诊断与手术治疗、危重病人的抢救,致力于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与介入治疗。
钟家伟
医师 外科硕士研究生
2017年本科毕业于川北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后在长宁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从事临床医学工作。2018-2020年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进行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2023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于济宁医学院外科学方向,长宁县人民医院引进人才。擅长颅脑外伤、脑血管、脑肿瘤及乳腺、甲状腺等疾病的临床诊断与手术治疗。
(责任编辑: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