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一事,终一生。” 从北大毕业的她抛弃了都市的繁华,来到了戈壁沙漠—敦煌,处于青葱岁月的她,扎根大漠半世纪,“让莫高窟容颜永驻”。 “从青春到白发,心归处,是敦煌。”她就是被誉为“敦煌女儿”的樊锦诗。坚守敦煌度半生,换得壁画重焕然,她用自己的肩膀,担负起保护中华文化瑰宝的重任。伟大时代呼唤崇高精神,崇高事业需要精神引领,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坚守文化情怀,守初心担使命,争做莫高精神的传承者、弘扬者。
不忘初心,勇于奉献。戈壁沙漠、黄沙漫天、气候干燥、外加旅游景区的开发,莫高窟壁画变得十分脆弱,千疮百孔。“深居敦煌五十载,用心做好一件事。”她坚守初衷,将青春奉献给了敦煌,撰写考古报告、为莫高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发起参与编制保护条例、建立“数字敦煌”,用爱和生命守护着莫高窟。我们要学习樊锦诗的奉献精神,扎根一线,爱岗敬业,干一行,忠一行,在自我奉献中造就不平凡人生。
笃信笃行,勇于担当。樊锦诗说自己的使命就是将莫高窟保护好、传承好,让更多的国人了解敦煌,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为了这份使命,扎根沙漠,献身敦煌,她无愧于心,无愧于民。“50载春夏秋冬,735个莫高石窟。”在保护莫高窟的路上,她一直都在行动,从未停息。古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仁人志士,今有“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的文物保护者。新时代的我们,更应该担起肩上的重任,不畏艰难,不畏险阻,奋发向上,在国家强盛、人民幸福的大道上发光发热。
开拓进取,勇于创新。传统文化只有在传承中发展,发展中创新才能永葆生命力。樊锦诗正是看到了这一点,她打破了传统思维的禁锢,大胆构想,依靠现代科学技术,紧跟潮流,让敦煌文物保护与数字技术、色彩矫正、线上地图、VR技术等新科技巧妙融合。让数字技术为传统文化赋能,让“数字敦煌”走向现实,在有效保护敦煌壁画的同时,赋予了敦煌文物新的生机与活力。文物保护是一部推陈出新的创造史,社会主义发展事业也同样需要推陈出新。新时代的我们需要跳出思维定式,把开拓创新作为一种常态,在学习和生活中要大胆构思,培养科学思维与创造意识。
(责任编辑: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