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推动“教育部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提升实验区”建设,破解乡镇幼儿园在课程建设与实施方面的困惑,助推园所质量提升。9月28日,2025年秋期翠屏区幼儿园教师全员轮训暨“教育部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提升实验区”专项研讨活动在孔滩中心幼儿园顺利举行。

宜宾市翠屏区教师培训与研究中心学前教育室主任曹霜、翠屏区各乡镇幼儿园园长、教学园长、教务主任及一线教师共40余名幼教同仁齐聚孔幼,以“基于本土资源的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的思考与实践”为主题,通过环境观摩、对话研讨、案例分享与总结提升四大环节,系统挖掘、梳理本土教育资源,精准筛选、研判资源课程转化潜力,深度链接园所课程顶层设计,使其具有本土性、可行性、落地性,切实促进幼儿园内涵发展与保教质量提升,扎实推进“教育部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提升实验区”建设工作。

实地观摩
——邂逅有“玩”味儿的快乐小院

参会人员走进这座有“玩”味儿的快乐小院,实地观摩了晨间锻炼、园所环境、基地游戏等,感受孔幼在“叩童•探趣 •乐育万象生”的办园理念下,集“趣味性、参与性、适配性”为一体的体能活动,以儿童为第一视角的环境创设,紧扣 “幼儿主体性、安全趣味性、探索互动性”的游戏场域,给参观教师留下了深刻印象。

教研现场
——对话•反思与行动
以对话促交流,以研训助提质。通过对话式研讨,深度探索基于本土资源的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之路。

活动在“破冰启思:我的家乡‘宝藏’”中拉开帷幕,初步构建“资源-课程-发展”的内在联系。随后,在“诊断园所,梳理资源”与“园所课程本土资源价值研判”环节,借助《园所本土课程资源信息整理表》与《课程资源价值研判表》两大实用工具,从自然资源、文化资源、人力资源、环境资源四个维度,对本土资源进行系统梳理,并深度挖掘其教育价值。各小组在交流中碰撞思想,在分享中凝聚共识,为幼儿园突破课程建设瓶颈提供了扎实的方法支持与实践启发。

永兴镇中心幼儿园副园长王大琴以《立足本土--让课程充满“荷香”》为题进行分享,她从“看见资源”到“研判资源”,再到“运用资源”,最终实现“课程升华”,清晰而生动地为我们呈现了永兴镇中心幼儿园如何将本土的“荷莲”资源,一步步从朴素的乡土元素,系统性地深化为富有生命力的园本课程与文化内核。

对话研讨中不仅促进了乡镇园所之间的经验交流与智慧共享,更初步构建起区域教研共同体意识,为园所实现内涵发展与质量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
园本课程建设
经验交流

孔滩中心幼儿园园长熊羽以《回归本真,乐育共生》为题,围绕孔幼“乐活”园本课程建设的深层思考、系统探索和扎实实践,展开了详实的专题分享。她以课程背景为出发点,依次贯穿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与课程保障七大维度,清晰而系统地勾勒出孔滩中心幼儿园立足本土资源的园本课程整体架构与发展蓝图。
案例分享
——“乐活”园本课程实践探索
《“纸”想和你玩》

一张纸,藏着自然的密码与古人的千年智慧。
孔滩中心幼儿园教师陈欣然分享了一场孩子们关于纸的趣味探索,课程中以幼儿发现浪费纸张这一现象为起点,追随孩子们对“纸从哪里来”的好奇心,到后来将花草铺入纸浆,制成独一无二的唯美书签;把橘皮融入纸浆,造出带着清香的橙色纸张等,为我们讲述了一场融合探索、实践与文化传承的奇妙旅程。
《关于衣服的烦恼》

一件衣服,藏着孩子自理的密码与成长智慧。
孔滩中心幼儿园教师何甜甜分享了孩子们关于穿脱、整理衣服时的真实困惑,课程中通过敏锐扑捉孩子们的“烦恼”,追随他们衣服怎么穿、怎么脱、放哪里的“小”无助,从一开始对穿脱衣服慢吞吞、放得乱糟糟的手足无措,到独立穿脱衣物、折叠整理,在衣服这件“小事”里,踏上了一段探索与进步的成长旅程。
专家引领,赋能发展
活动尾声,区师培中心学前教育研究室主任曹霜从“资源识别”到“课程转化”的逻辑链条出发,对本次研训进行系统梳理与总结,鼓励各园将研讨成果与实用工具带回本园,组织全体教师开展二次研修,真正实现“研—训—践”闭环推进。


本次研训不仅提升了教师对本土资源教育价值的认知,更促进了乡镇园所之间的经验共享与协作共进,为构建具有本土气息、儿童立场、园本特色的课程体系奠定了基础。孔滩中心幼儿园作为本次活动的主会场,将继续利用对话式、工具化、实践型的研训模式,进一步深化园本课程改革,不断提升办园质量和水平,为翠屏区学前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贡献力量,让每一位幼儿都能在优质的教育环境中健康快乐的成长!
(责任编辑: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