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四川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度贫困县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积极响应《省内优质学校对口帮扶深度贫困县中小学校实施方案》要求,宜宾市李庄中学校与雷波民族中学以教育帮扶为纽带,于2025年9月27日至28日联合开展“送培送教”活动。本次活动以“资源共享、精准帮扶、共同提升”为核心,通过学科教学示范、教研深度交流、党建与管理经验共享等形式,助力雷波民族中学教学质量提升,推动两校教育协同发展。

精准对接需求
夯实帮扶基础
为确保此次“送培送教”活动有序、高效开展,两校在活动前期进行了周密部署与精心筹备。在李庄中学校方面,学校教务处牵头,联合各教研组长严格筛选“送教”教师,最终确定由语文高级教师邱小红、物理骨干教师余夼承担此次送教任务。两位教师结合雷波民族中学九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与教学实际,自主确定教学内容,反复打磨教学设计,精心准备教学课件与教具,力求呈现高质量的示范课堂。同时,李庄中学校教务处及时与雷波民族中学沟通,明确送课时间、课程安排及相关需求,为活动开展奠定了清晰的时间与内容基础。在雷波民族中学方面,学校教科室积极配合,提前通知各学科教师参加听课活动,组织九年级语文、物理学科的全体教师全程参与,确保相关学科教师能充分学习借鉴示范课堂的教学经验。

聚焦课堂实效
深化教研融合
9月28日上午,余夼老师带来了九年级物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示范课堂。余老师以生活中的电路现象为切入点,通过实物演示、实验操作、问题引导等方式,让学生直观感受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的特点。课堂上,余老师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组织学生分组进行电路连接实验,及时纠正实验操作中的问题,帮助学生扎实掌握电路连接方法与原理,有效突破了物理教学中的重难点,展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效教学模式。两堂示范课后,听课教师纷纷表示,两位送教教师的课堂设计新颖、教学方法灵活,为自己的日常教学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接着九年级语文课堂上,邱小红老师以《阳光总在风雨后——读苏轼文章,品精彩人生》为题,通过“文本研读—情感梳理—精神感悟”的教学思路,引导学生深入解读苏轼的经典文章。课堂上,邱老师巧妙运用问题导入、情景创设、吟诵等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分享对苏轼人生经历与文学作品的理解,不仅帮助学生掌握了文本分析的方法,更让学生从苏轼的人生态度中汲取了面对困难的勇气,实现了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

丰富附加活动
深化校际合作
在课堂教学示范的基础上,两校开展了富有针对性的附加活动,雷波民族中学副校长张秀梅主持活动,通过丰富的活动内容,进一步拓展了“送培送教”的深度与广度。
开展“教研工作坊”线下研讨活动。两校各学科教研组长与骨干教师围绕“如何提升九年级复习教学效率”“学科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路径”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共同探讨解决方案,形成了浓厚的教研氛围。

开展“手拉手,心连心”活动。李庄中学为民族中学的孩子们送来了体育用品,并向民族中学的孩子们转交了李庄中学学生会成员亲笔书信,增进了两校学生之间的友谊。

开展“党建工作”交流活动。宜宾市李庄中学校党委副书记刘祖雄和雷波民族中学党总支副书记、副校长吉木使恩围绕“党建引领教育教学发展”等内容进行交流,分享了党建与教学融合的典型案例,双方在交流中相互学习、共同提升。

开展“学校管理工作”交流活动。宜宾市李庄中学校工会主席、转非干部周兵和雷波民族中学副校长张秀梅老师分别就学校管理有关议题进行深入探讨,分享了各自在学校管理中的经验与心得,为两校后续优化管理模式、提升办学水平提供了新思路。

活动最后,雷波民族中学李雄校长作总结讲话,指出此次“送培送教”活动成果丰硕,不仅在教学示范、教研交流等方面达成预期目标,更在情感联结、管理互鉴上取得突破。希望两校以此为契机,持续深化合作,携手共进,为教育均衡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此次“送培送教”活动的成功开展,为两校带来了多方面的显著成效,为两校建立长期稳定的对口帮扶关系奠定了坚实基础。本次“送培送教”活动以课堂为基、以教研为翼、以情感为桥,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精准滴灌。宜宾市李庄中学校将以此次活动为起点,持续深化帮扶内涵,探索“输血”与“造血”并重的教育扶贫路径,为教育均衡发展贡献基层智慧与力量。
(责任编辑: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