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25日,骄阳似火,热辣滚烫。三江新区社事局组织该区各中小学校主管课程的校长、教研员、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学科研训员参与了在三江一小举行宜宾市三江新区2024年《跨学科教育常态化实施》专题培训。培训采用“教学作坊+专家讲座+专题作业+答疑+辅导+实训操作的方式”进行。翠屏区宋家镇中心小学校以凌凤主任牵头,派出语文,数学,综合共计15名学科骨干力量参与此次培训活动。
理论感知——“跨”的初体验
24日上午,培训会上首先由宜宾三江新区社会事业局教育服务中心李明亮主任致辞。李主任鼓励大家:此次培训机会难得,有了专家的引领,跨学科教育常态必将得到有力地实施。随后,宜宾市教科所张安权所长给培训教师提出了四个要求:1、培养时代新人;2、抓紧有个性化的课外服务;3、推进“两课”(课程、课堂)改革;4、用好设计方法。
接着,北京师范大学公平专家给大家分享《跨学科教育的落地路径及制度化、常态化实施案例》。公平专家从“跨学科教育的现状——趋势及机遇——课程建议与骨干教师培养一体化实施——跨学科教育目标——跨学科课程五问——跨学科项目化课程案例,几个方面做了详细的讲解。尤其是列举了小学、初中、高中跨学科项目化课程案例,让在座教师心中有了明确的方向。紧接着,北京师范大学张慧星专家继续分享了《跨学科教育视野下的教师专业发展》。张慧星专家从“跨学科教育的价值定位、教师专业教师的能力模型课程开发的一致性、教学实施的一致性”四个方面娓娓道来,让我们知道跨学科教育对专业教师能力的具体要求:懂学科,能设计,会实施,善反思。理论学习过程中我校凌凤组长还与专家团队的公平副组长提出了自己的困惑。
理论指引——接触“鱼骨图”
8月24日下午,公平专家为我们开启了学习之旅,分享了《课程开发视角的知识观和学习观》,从“知识的储存、提取、迁移,学习方式,七种思维类型”进行了详细的讲解。随即又分享了《以学生活动为中心的跨学科课程开发底层逻辑及整体流程》,为我们生动的介绍了课程开发的最高指导原则“目标——手段——评估” 一致性、课程开发技术的底层逻辑、跨学科课程开发的具体步骤及输出成果。
接着北师大专家张慧星分享了《主体任务设计、学习成果设计、探究深度设计》,从“跨学科课程开发整体流程、具体步骤及输出成果、主题任务表”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之后是实训:跨学科主题设计,分组合作,完成探究鱼骨图。在组长的带领下,我们组的所有成员都积极参与,认真讨论,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大家的合作下,由高静老师执笔,我们组的鱼骨图已然新鲜出炉。我们立即特邀张慧星专家莅临我组指导,对我们的设计思路提出建设性意见。
理论指导——实操细化知识点
8月25日上午,公平专家根据学员们昨天的实训作业“探究鱼骨图”切入,给学员们讲解如何将主题设计表内的知识细化为知识点详情、呈现为知识建构图。公平教授从两个方面进行了全面阐述:第一,知识点的梳理。第二,进行知识建模。公平教授从何为知识建模?遵循知识建模的规范,以及提取、归类、关系、检查四个知识建模的步骤几个环节为大家清晰的指导了如何进行知识建模,通俗易懂、深入浅出。我校高静老师与公平专家以实例交流了建模的表述语言的准确性如何体现。
张慧星专家做了《学习目标设计:二维目标表示法》的专题讲座。就从如何进行学习目标描述、区分各种目标、学习目标的作用以及目标描述的误区几个方面,带领学员们从多角度认识到了目标的重要作用,以及目标描述的科学性和严谨性,让学员们在目标的拟定和表述时,有了更明确的方向。
专题讲座后分组进行小组实训:将昨天的“探究鱼骨图”里涉及到的知识细化为知识点详情。该校的学员们各抒己见,积极参加小组讨论,力争将实训作业完成的尽善尽美。
理论迁移——活动设计具象化
25日下午,公平专家带领我们继续进行学习,明确此次学习目标:关注教育本质,基于长期主义,赋能教师,赋能学校。 围绕“学习活动的设计 ”,了解学习活动的类型 ,教师活动及设计意图 ,学生活动和学习发生过程 。公教授给我们出示了学习活动流程图,再进一步阐释学习活动的设计步骤,把4类学习活动作为重点,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及核心素养落地。并为我们举了虫媒传粉,风媒传粉的例子,让我们厘清学习活动的设计的要点。以实例强调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也要注意一些误区。到此,理论学习就告一段落。各小组根据本组的课程设计“鱼骨图”,设计学习活动课程。
经过各小组如火如荼的准备后,就到了展示环节了,第5学习小组为我们展示了“地名研学路线攻略”课程设计,抓住热点,贴近现实。第9小组的“小型节能发电机”课程更是让我们耳目一新。第17小组围绕解决孩子们放学后,家长寻找困难问题,提出“设计帽子”的课程,也是非常有意义的课程。第15小组的“为“排”而“蓄””课程,让孩子们深入生活实际,解决当下生活难题,把语文的写倡议书的知识点,数学的体积计算,美术的绘图能力等知识点,为“蓄”服务,很好的体现了课标要求,收到了专家的好评。
最后,张教授对此次活动做总结,给老师们提出进一步要求:设计的学习活动要体现任务的类型,要有学习发生过程,让学生有思维发生过程,要明确目标。
通过此次学习,我们深刻意识到要打破自我思想壁垒,接受新思维,才能实现跨越,稳步成长,给教育带来新的方向。
(责任编辑: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