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至18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围绕中国式现代化主题,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总体部署和举措。新时代提出了改革新“课题”,广大党员干部务必攥紧革新“志”、发展“志”、为民“志”,争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弄潮儿。
攥紧革新“志”,体悟“通则久”,答好改革之关键“课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百余年来,国家在风雨中成长,经历了数不胜数的求索、挫折、开拓,一次次的“浴火重生”,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能够始终坚持在党的全面领导下开展自我革命,找准改革“中心论点”。“夫天地之化,日新则不敝”,新时代党员干部要坚持在继承中发展、在守正中创新,持之以恒将全面化改革的力度、深度、广度向前推进、落到实处,矢志不渝将改革进行到底。
攥紧发展“志”,当好“行动派”,答好改革之路径“课题”。改革新“课题”,首先是高质量发展之题。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正发生深刻复杂变化,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更需要全面深化改革,以实干实效破解发展难题。广大党员干部要切实提高站位,增强大局意识,主动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中接下“硬骨头”、扛起“重担子”、涉入“深水区”,不怕吃苦、不畏艰难,一心一意谋发展,在复杂斗争中增强实干本领,在履职担当中擦亮党员“名片”,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鲜红底色中绘就美好蓝图。
攥紧为民“志”,练就“硬功夫”,答好改革之目标“课题”。“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齐心协力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的目标就是让全国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我们党从医药卫生、教育、财税等与群众切身相关的方方面面出发,开展了一系列的改革并推动落地落实,让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到了全体人民。“人民”既是来处,亦是归处,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好“人民”这一中心“论点”,立足于为人民谋福利,办好改革实事,才能真正做到民心之所向,凝聚起全面深化改革的不竭动力。
(责任编辑: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