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构建责任体系,压实防汛减灾责任链条。成立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防汛减灾指挥小组,实行镇、村、社三级联动机制,实行镇级领导包村、村干部包社、党员干部包户的转移避险责任体系。与29个山洪灾害危险区基层责任人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定人、定岗、定责”工作要求,确保责任到人。
二是强化排查整治,消除风险隐患薄弱环节。对辖区内1座水库,12处山坪塘、6个地质灾害高风险区(3个地质灾害隐患点)、7条河流常态化进行隐患排查,同时针对辖区内铁路、水利、电力、能源等重要基础设施,城镇低洼易涝区、山洪灾害危险区、等薄弱环节开展全覆盖排查建立“问题清单—整改台账—销号管理”闭环机制,逐项明确整改措施、责任人和时限要求,确保风险隐患动态清零。
三是夯实应急保障,提升灾害应对处置能力。修订完善《巡场镇防汛减灾应急预案》,对基层监测员开展4次业务培训。成立防汛抢险队伍1支,每年组织抢险救援队伍演练。储备编织袋十五万条,救生衣200件,抽水泵5台,发电机1台,应急照明设备90套等物资,建立物资管理台账,实行专人负责,动态管理。
(责任编辑: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