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及时召开联系村干部会议、党政班子(扩大)会,传达市县领导现场指导工作精神和相关重要批示精神,部署群众转移安置、隐患排查、走访群众、物资保障等工作。建立“日研判、日调度、日总结”工作机制,加强各职能办公室协作与信息共享,及时发现、研判、解决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二是做好转移安置。围绕8个高风险区、2户切坡建房户、3个危险隐患点建立《地震转移人员台账》,完善转移群众姓名、联系电话、人员身体状况、产业情况、动态去向和详细安置房间等关键信息,并明确转移包保点长、副点长、转移包保干部和1对1转移包保干部,确保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截至目前,已转移91户240人。设置医疗咨询台,每日全覆盖开展“三查三防”行动,同步对安置点及周边开展消杀,确保集中安置人员健康安全。
三是排查安全隐患。协同市住建局质量安全技术工作组和27名市级专家完成对镇域范围内受损一般及以上房屋全覆盖应急评估工作,共核查受损房屋150户312间,其中D级受损(严重破损)7户30间,C级受损(中度破损)63户282间,B级受损及以下(轻微破损或无破损)80户。配合省第九地质大队对在册地质灾害隐患点、高风险区和新发现地灾隐患点开展现场核查工作,确定2个需转移高风险点,新妥善转移安置9户26人。建立《6·15地震安全隐患和问题整治排查台账》,对排查出的40个隐患点,均明确整治责任人,并采取初步处置措施。
四是保障生产生活。结合集中安置点实际情况,采取每天分时段进行养蚕、喂猪等农事活动,为群众配备手电筒、反光背心等安全设备,确保在安全的前提下有序推进农业生产。加强米面油、药品、饮用水等物资供应,组织医疗力量对集中安置群众进行全覆盖健康检查和集中安置点消杀,切实保障所有安置点的生活物资和卫生条件。截至目前,共发放米62袋、方便面67件、食用油62桶、牛奶38件、藿香正气液31盒、电扇27台等生活物资。
(责任编辑: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