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日报》刊登《四川给“大车”减负为“小马”赋能》一文在基层引起热议,文章中提到的省级层面专门出台破解“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提升基层治理服务能力“40条措施”,也给基层带来了不少期待。基层减负不是简单的“削减”,而是要通过“精兵简政”,实现治理效能的提升和干部队伍的优化。
“精兵”在于选拔与培养。基层治理的关键在于人,“精兵”的核心则是需要选拔一批真正有能力、有担当的干部到关键岗位上是,这不仅需要从基层一线选拔,更要注重干部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为民服务的意识。同时,加强对干部的培训和教育,提升他们的政治素养和专业技能,使他们能够在复杂多变的基层环境中,准确把握政策方向,有效解决问题。
“简政”在于优化流程与机制。基层减负的另一重点是“简政”,即简化行政流程,优化工作机制。这要求我们深入分析现有工作流程,去除不必要的环节,简化繁琐的手续,减少干部在非核心工作上的时间和精力消耗。通过建立更加高效、透明的决策和执行机制,确保每一项政策和措施都能迅速、准确地落实到基层,真正做到为民服务。
监督确保减负不减效。有效推进基层减负,需要党员干部要切实担负起责任,有效推进责任落实,就必须强化责任意识和监督机制,确保减负措施得到有效执行。通过建立健全监督机制,让各项工作在阳光下运行,各项成果经得起真火烤验,才能确保减负不减效,防止出现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通过定期的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确保基层治理的每一项改革都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责任编辑: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