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持续发力,解决了一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刹住了一些歪风邪气。但一些地方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意识不够强,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一刻也不能松劲,必须动真碰硬,常抓不懈,久久为功。
动真碰硬纠治不正之风,要解决深层问题,在建立基层减负常态化机制上下功夫。聚焦形式主义问题特别是基层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开展全面检视、靶向治疗,真正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同时,把“当下改”和“长久治”结合起来,针对发现的问题,既督促相关责任单位立行立改,又推动从制度机制上找原因,建章立制,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真正把基层干部从一些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
动真碰硬纠治不正之风,要抓好“关键少数”,将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统一起来。作为“关键少数”的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发挥头雁效应,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注重从思想观念、工作作风和领导方法上找根源、抓整改,守牢思想防线、行为红线,多做打基础、利长远、出实效、创实绩的事,切实为基层真减负、减真负。
动真碰硬纠治不正之风,要加强正向激励,把松绑减负与关爱赋能结合起来。既做好松绑减负的减法,又做好正向激励的加法,从实处着力解难题,真正重视基层、关心基层、支持基层,对基层干部多一些雪中送炭、少一些求全责备,同时,树立重实干、重实绩、重担当的考核导向,切实落实好“三个区分开来”,在为干部干事创业划清底线红线的同时,健全容错纠错、澄清正名机制,为担当作为、干事创业者提供广阔舞台。
靶向精准、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基层工作千头万绪,只有紧紧扭住加重基层负担的形式主义问题,加大力度深入纠治,才能真正使减负成果更好惠及广大基层干部和群众。
(责任编辑: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