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基层”工作制度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彰显群众路线鲜明特征,是对我们党坚持群众路线这一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创新。作为新时代基层干部,在新的历史方位下,如何增进与人民群众感情、做好联系服务群众工作、解决好政府与人民群众关系等问题,我们要深刻认识到以下三点:
“四下基层”是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渠道。通过“四下基层”,广大基层干部要深入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当中,到群众困难比较多、意见比较大的地方收集群众意愿、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把基层“跑遍、跑深、跑透”,和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拉家常,听最真实的声音。更要将所听化为所行,奋力推进民生工程、乡村振兴衔接资金等项目的建设,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出行、教育、就医、就业等问题。
“四下基层”是理清思路、科学决策的现实要求。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一系列阶段性特征,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这就迫切要求在科学决策方面需要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只有通过“四下基层”,掌握全面、真实、丰富、生动的第一手材料,才能真正摸清基层实际情况,真正找到制约经济发展的症结所在,才能真正掌握客观实际中的“实事”,进行科学决策。
“四下基层”是转变作风、锤炼干部的有力抓手。实现乡村振兴,人才振兴是基础和前提。通过“四下基层”,让我们党员干部到一线去,全面参与到森林防火、防汛减灾、耕地保护、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工作,在为群众排忧解难过程中,通过实践加深对党的方针政策的理解和把握,提升基层干部调查研究、群众工作和破解难题的能力。
“以人民为中心”是“四下基层”的内核所在,彰显了一以既往的为民情怀。习近平总书记跋山涉水的足迹、饱含深情的探访,昭示了新时代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和担当。作为新时代的基层干部要眼睛和脚步同时向下,不怕苦不怕累,用“走心”换“民心”、变“会场”为“现场”、以“实干”求“实绩”,不断把“四下基层”的过程,变为躬身抓落实、担当促发展的过程。
(责任编辑:夏琴)